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职业教育欢迎您!

管理学经济方法

广州职业教育logo
来源:广州职业教育

2021-08-23|已帮助:1263

进入 >
1.经济方法的含义与实质
经济方法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依靠利益驱动,利用各种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可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经济方法的实质是运用物质利益原则,采用经济手段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里所说的各种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
管理学经济方法
2.经济方法的特点
①利益性。经济方法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间接影响被管理者行为,驱使其采取管理者所预期的行为。
②持久性。作为管理的最基本方法,经济方法可以被长期采用,而且,只要科学运用,其作用也是持久的。但经济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可能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即会使被管理者过分看重金钱,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③关联性。经济方法的使用范围很广。不但各种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影响面宽,而且每一种经济手段的变化都会造成社会多方面经济关系的连锁反应。有时,它不仅会影响当前,而且会波及长远,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
④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方法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如企业、职工个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管理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⑤平等性。经济方法被整个社会所广泛采用,而且也是管理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特别在经济管理领域,是最重要的管理方法,而且各种经济手段的运用对于相同情况的被管理者起同样的效力,按照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计算和分配经济成果,不允许有特殊。
⑥有偿性。经济方法要求人们获取经济利益要以劳动的付出为代价,而经济利益的获得又是社会或国家通过管理者对人们付出劳动所作的补偿。因此,经济方法在运用上,无论对管理者还是对被管理者来说,都是有偿的。运用经济方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在保证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重视满足人们正当、合法的利益,以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提高。
3.经济方法的利弊
经济方法是以经济杠杆为工具,以物质利益为核心实施管理,对被管理者发出的都是经济信息,被管理者对这些信息是极其敏感的,会很快接受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因而运用经济方法具有收效快的特点。同时,由于经济方法触动的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人们必然会作出迅速反应,按管理层发出的信号行动,效果较为显著。但是,经济方法仅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前提,因而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因此,靠这种方法不能解决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同时,这种方法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容易诱发“一切向钱看”的意识,严重的还会引起经济生活混乱,助长非正常经济行为的蔓延。
4.运用经济方法的基本要求
①运用经济方法在质上要对路,量上要适度。经济方法的运用,刺激方向要与管理目标要求相一致,刺激模式、方法和措施选择要结合具体的管理对象,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严格控制使用范围,掌握好使用的程度,防止滥用。
②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方法。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如果忽视综合运用,孤立地运用单一杠杆,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价格杠杆对生产和消费同时有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提高价格可以促进生产,却会抑制消费。但在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具有特殊的性质,价格杠杆所起作用可能相反。因而,仅凭单一的价格杠杆就难以奏效,必须综合运用一组经济杠杆。
③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运用经济方法应与加强法治相结合,要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以此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经济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程序等加以控制。人们除了物质需要以外,还有更多的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要。运用经济方法必须结合教育方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运用经济方法必须与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教育和帮助人们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提倡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

以上是广州职业教育整理的管理学经济方法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更多
勤学培训网 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网 管理学经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