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数学学习网>

大班的数学怎么教

1

大班的数学怎么教

大班的数学怎么教?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反应快,思路宽广,处理问题事半功倍;有的则反映慢,思路狭窄,处理问题事倍功半,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游戏玩法的设定要符合数学核心经验的相关知识

“动物大联欢”的游戏玩法是:棋盘中有很多的动物,幼儿游戏之前与同伴共同商议游戏规则。游戏开始,可以先将棋盘中是十二生肖动物的图片找到,幼儿轮流开始掷骰子走棋,棋子走到十二生肖动物处可获得再一次掷骰子机会,普通动物无特权,最先走到终点的玩家为胜利者;也可以将动物按照生活场地进行区分,走到水中活动的动物处休息一回合,陆地上活动的动物没有特权,天空中活动的动物可以有再一次掷骰子机会,最先走到终点的玩家为胜利者。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通过相互商量游戏玩法进行游戏,首先要先完成对生肖动物和普通动物的区分,还可以将动物按照生活区域的不同进行区分,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十二生肖动物的知识幼儿掌握多少?如果幼儿都已经掌握,这个游戏的难度较低,教育性就不能充分展现,那么幼儿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数学区角游戏是一种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及操作材料,让幼儿以个别或以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主动操作,探究学习,以感知、累积、修正和表达经验,获取相应知识,并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而极有价值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与集体活动相比,他们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数学活动的内容、时间、节奏、顺序以及活动的伙伴、规则等都可由幼儿自己决定或与同伴商量、协调,这种充分的自由和开放为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良性的条件和保障,能够促进幼儿在摆弄与操作、探索与发现、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大班的数学怎么教

游戏中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动物的知识经验累积不够,达不到预期的游戏效果和知识累积。于是,我们将游戏进行再次调整,保留十二生肖动物,但增加相邻数的知识,当幼儿走到十二生肖动物处可以选取与该生肖序数相同的一张相邻数卡片,但是卡片内容投入过多,内容不清晰,如幼儿对跳到第四个和前进四步容易混淆。游戏的再次调整,教师虽然考虑到了游戏的难度和可操作性,但却又忽略了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所需的数学操作材料是不同的。如:认识动物并进行分类,到了大班年龄阶段应该不是单纯地按照动物的外部特征来进行分类,而是可以按照动物的其他属性进行分类。调整的游戏加入了相邻数,虽与大班幼儿现阶段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相融合,但在幼儿没有完全了解和认识动物的情况下,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不能随意选择和投放与年龄特点不相符合的数学材料。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多变,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在幼儿进行各种不同的区域游戏时,幼儿更多地愿意遵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区角活动。多种多样的数学材料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显得生动活泼些,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多变的数学材料。如按物体特征分类活动时,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大小不同的或者是形状不同的材料,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用一个故事进行导课,“小华今年7岁,她的哥哥小强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小强今年几岁吗?这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却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的同学,脱口而出“3岁”,另一同学马上反驳说:“不可能,小华都7岁了,哥哥怎么可能只有3岁?又有同学说:“是不是因为他们家穷,没有每年过生日……”就在大家充满疑惑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我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掌握“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还有在教学235—98的简便算法时,不少同学对235—98=235—100+2中先减100再加2,总是难以理解,在此可以通过还原“生活经历”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妈妈有235元钱到商店买一件衣服用去98元,妈妈给售货员一张100元的钞票,所以妈妈现在就剩下235—100=135(元),而售货员还应找回妈妈2元,所以找回的钱是多付的部分就应再加上2元。因此我们把减去98看作先减去100,就多减了2,那么应该再加上2,这样,巧妙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又让学生去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简便运算,还激活了学生对数学习的兴趣。

制造悬念,以疑激趣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也说: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故意给学生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局部,让学生判断它们各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次出示时,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第二次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回答是钝角三角形。而第三次露出的是一个锐角,学生很干脆的回答锐角三角形。此时,我默不作声,掀开一看,原来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要判断锐角三角形只看一个角是锐角从而作出锐角三角形的结论是不充分的,只有三个角都是锐角时,才能断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这就克服了学生思维中的惰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秒。

再如一些易混易错的计算题,比如75+25-(25+75)与75+25—25+75两道题看似都一样,数字顺序、大小相同且运算符号也相同只是一个()的区别,如果不认真审题的同学往往就会把75+25—25+75做成了第1题,算出来都得0,其实是错误的。还有138—27+73和138—(27+73)两题学生也经常会混淆,常把第1题做成第2题。在这里单一个小括号就给学生制造了不少悬念。因此也让学生重视了括号的作用,有括号与没括号时,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自然计算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3

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

“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好课必须从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很快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创设了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花圃场景,很快就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一开始就立即进入了愉快的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究新知识打下了基础,通过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愿意学习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1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的?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教师就应该给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4

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1.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人兴趣盎然,声情并茂的谈吐能让人激情振奋,启发性的语言能让人茅塞顿开,丝丝入扣的讲解能使人觉得条理分明,有理有据的分析使人心服口服。总之,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能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讲解题思路时,由问题溯源时使用了“跟踪追击”,在一题多解时用“条条大路通罗马”。

2.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数学教材的特点是符号化、形式化和抽象化,学生学习时易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如,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插入相关数学史典故、数学趣味题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讲授“对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一粒芝麻的重量和太阳相比,似乎是一个毫无疑义的话题,若让芝麻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再将所得全部果实继续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直到第13代以后,所得的芝麻的总重量比太阳还重。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的思维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有时也可引入生活趣事,如买房银行按揭付款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数学学习成为有益又有趣的活动。

3.巧妙设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提问,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起点低,坡度缓”,因为坡度太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失去探索的勇气;坡度太缓,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还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并富有启发性,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 激励手段的成功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用赞赏的口吻、丰富的体态(如点头,微笑,拍手……)等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有提高,就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不要求全责备,要激励学生,积极引导。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大班的数学怎么教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