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海口天琥教育欢迎您!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叙事

海口天琥教育logo
来源:海口天琥教育

2022-04-06|已帮助:631

进入 >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声画兼备的音影叙事文本,运用话语、画面、文字、音响和音乐这五种表现材料作为叙事载体,那么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叙事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叙事】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叙事

暗隐的“大叙述者”

在电影叙事学领域,以安德烈・戈德罗为代表的电影叙事学者认为电影背后也躲藏着一位“隐含作者”,他称之为“大影像师”,就是指暗隐的、外虚构世界的和不可见的躲在叙事文本背后的“影片叙事交流的负责人”。在纪实性节目的谈话节目中,这个“大叙述者”就是指以节目制片人、编导等策划制作人员为核心的幕后主创人员以及由这些人员形成的制作节目的组织机制。这个“大叙述者”通常是一个群体,“他”决定选择谁作这期节目的嘉宾,选择哪些故事进行讲述,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他”还决定机位的设置,镜头的取舍以及后期制作中镜头的剪辑组合,即选择叙述的主体、内容和叙述方式。

《人间》栏目出发点是帮助当事人解决困惑和难题。故事性是该节目的最大魅力所在。其可贵之处,在于“大叙述者”巧妙结构故事,关注和再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等深层次的观念冲突、价值冲突,通过真实的再现,还原了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人间》突破原有演播厅的单一形态,建立主景区和状况区相辅相成的模式。其中,主景区呈现主要当事人、权威嘉宾和主持人,状况区呈现与节目有关的关键人物(如第三方、知情者等)、道具,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场景,如实现心愿、策划创意等。每期节目,由主景区陈述事件、呈现情感、展现冲突、打开悬念并解决矛盾。由状况区揭示内情、打破叙述单一节奏、给观众心理暗示、并不断推进情节。

《传奇故事》则回到最原始的“说书人”时代,形式较为单一。讲述的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故事。转型期的人和故事,一定存在传统价值观和新型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是节目“传奇”特征的由来。《传奇故事》栏目组只有十人左右,工作重点之一是低成本收购全国电视频道曾经热播过的法制类电视节目,通过重新解构故事形成今天的传奇。另一个工作重点是重新解构故事,重新撰稿将故事讲精彩,这是强化策划环节与编辑环节的明证。将别的频道播过东西拿过来重新解构编辑,用更为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原来的素材表现出更为宽广的传播价值:通过主持人的评述将原来的故事赋予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媒体态度、新的视角和新的情绪特征。这是将璞雕为玉的过程,是真正的创作――起码属于二度创作。

《人间》和《传奇故事》在播出之前,“大叙述者”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画面、文字音响等资料,在主持人叙事进行时,这些场外的影音资料会作为场外人称第一叙事者出现,适时的向观众提供必要的介绍和补充。画面让叙事更生动,音响和音乐能营造氛围。例如,《人间・我该嫁给谁》中舒缓悲伤的音乐让小燕的无奈,金磊的哭泣和家根的控诉更生动。这一系列的电视语言均是“大叙述者”的巧妙安排。

尤其是《传奇故事》,在视听读语汇运用方面,它将荧屏分成了三个信息陈述区,画面经常呈现由主持人讲述、画中画故事视听展现和主题词提示等三部分信息形成的视听读织体,三者相互寻找对位形成精确的视听读传播语汇,这是该栏目成为精品不可或缺的技术、艺术支撑。

明现的“次叙述者”

这个“次叙事者”就是我们在影像叙事文本中所看到的、用言语进行讲述的叙事主体的总称,是明现的、可见的和视觉化的。“次叙述者”不同于“大叙述者”以画面、言语、文字、音响、声音进行叙事,“他”只能运用“词语”――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叙述。在谈话节目中,这个“次叙述者”又可以具体分为主持人、嘉宾和观众。

1、主持人。

作为谈话节目的灵魂人物,要求在“大叙事者”提供的叙事骨架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内容拓展和延伸。若将一个谈话节目比作一棵树,主持人则是树干,为枝叶繁茂提供必要的养分。《传奇故事》和《人间》的成功与两个栏目优异的主持人是分不开的。

《传奇故事》主持人金飞个性化的讲述使整个节目的传播价值成为无法复制的精品,是该栏目突破故事题材制约的主要方式,是形成栏目核心传播价值的一个有力支柱。一个故事本身是否曲折固然重要,但讲述者的述评能力更为重要。传播价值主要来源于讲述者对故事的解剖驾驭过程。这是无法复制的。金飞,他能够在一个“大雅”的平台上,说一件通俗的事,用雅的基调来保证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与观众交流,他所代表的《传奇故事》就是在讲述一件通俗生动的故事同时,给观众创造了一种“雅”的享受。

他的很多“小话”――来自于生活中的俗语、谚语、成语、寓言――恰如其分地运用,既让观众喜闻乐见,又揭示了生活的真谛,给了观众很多思考和共鸣。主持人通过第三人称讲述向第一人称讲述的转换。实现了叙述向评论的转换,而且这种转换自然流畅,不露痕迹。这使得节目以叙事为主但不乏公正、正义、良心、理解、理性和同情。

使得代表广大受众的主流价值观念与故事中蕴含的具有亚文化特征的价值观念实现激烈交锋,从而完成主流价值观对于整个传播事件的驾控。例如,2008年10月3日《“糊涂”母子荒唐情》中,短短30分钟,从金飞最开始对“孝”字双重解读引出故事主题。对“糊涂”母子的介绍。对故事不断解疑,到最后对事实两面性的理性分析,除了极少数的拍摄资料,金飞几乎都是在一个人“说书”“讲故事”。

《人间》主持人周舟魅力青春,极具亲和力,赵丹军知性大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主持人通过同情、理解、缓解压力、设身处地的思考、尊重参与者的意愿、为嘉宾考虑等方式。与嘉宾之间建立了一种友情平等的交流关系。这些步骤缩短了嘉宾与主持人、演播室之间的心理距离,演播室造成的那种公共空间的陌生感几乎消失了,几乎成了一个私人话题的倾诉和解决空间,谈话更像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和出谋划策。

她们的讲述以及对事件当事人的访谈。均表达了节目对该事件的态度、观点和主张,体现了社会的正义和法理意识以及积极的伦理和道德观念,促使人们明辨是非,抑恶扬善、正本清源,因而使该栏目极具感染力。例如,《我该嫁给谁》中,赵丹军对小燕、金磊和家根三角恋爱的“无法赞同”。对小燕脚踏两船的直接“质问”,对家根偏激做法的劝慰等都给人极强的倾向性。

对比而言,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划分,金飞是干预叙事者,一个典型的说书者。几乎都是一个人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自说自话,用朴实但犀利的语言将受众带到故事中,带到故事的爱恨情仇中,并辅以独特的评论和解说;而《人间》的两位女主持人,则更像故事的“助产者”,是客观叙事者,只充当故事的传达者,不过分将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外露,像朋友一样去引导当事人说出故事,他们充当着外叙述者的角色,提问促进当事人(即内叙述者)说出自己的故事,让观众跟随故事去判断是非曲直。

2、嘉宾。

这种叙事者的基本特征是:叙事者存在于叙事事件中,他所叙述的事件就是亲身经历的事件。

《人间》栏目由主景区首先展现故事开端,介绍嘉宾。穿插VTR方式推进故事进展,这中间状况区出现的意外人物和意外事件将不断打破主景区的故事进程,并在转折点上推动故事再发展,最终推向故事结局,请出专家嘉宾。例如《我该嫁给谁》一期邀请了小燕、金磊和家根三个当事人。以及小燕的母亲,然后现场对故事进行层层解析。按照惯例,故事结尾,为了给当事人一个建议,节目组还请出了法律专家曹姗对故事给以专业意见。

专家系统是建立在理性而不是传统基础之上,是以普遍性的知识而不是以社区习惯为指导。以细致准确的评估实践的每一个细节。在这个越来越眼花缭乱的世界,这种专家系统无疑会给越来越无所适从无从判断的大众所信任。根据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划分,三个当事人及母亲属于同叙述者,亲自说出自己的心理想法。引起受众的共鸣:而主持人和专家则属于异叙述者,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全面的解说。

《传奇故事》由于其独特的讲述方式,“嘉宾”是以拍摄资料的方式被播出的,严格意义上也许并不能称之为嘉宾。《传奇故事》本质上属于新闻节目,这就使得节目呈现了两个“真实”:一个是事件本身的真实,一个是节目传播的真实。节目中导人的讲述者的理解和重新解构多少还存在事件本身的真实成为本节目新闻价值存在的关键。节目采取的叙述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例如《“糊涂”母子荒唐情》中,记者对栾桂英及其儿子、女儿、儿媳、女婿进行采访后,还对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做了侧面了解,这些看似无意的安排都能让观众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和道德感。

虽然两个栏目的“嘉宾”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受众面前,但是他们都在亲自讲述各自的故事。然而,也由于《人间》演播厅方式的讲述,所以从情感上讲,故事的真实性会更令人信服。而《传奇故事》则更像对采访资料的后期整理、删减和加工,人工痕迹要比《人间》更明显。

3、观众。

可以分为现场观众和场外观众两大类。在后经典叙事理论中。叙事不是故事的一种静态呈现和反映过程,而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故事文本与故事接受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双向交流过程。这里的场外观众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分两种,一类是显在的,一类是隐在的。显在的观众的叙述在交流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观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加入到谈话中来,或者通过网络论坛、BBS、参与到交流当中。隐在的观众的叙述其实就是叙事效果的呈现:一个完整的或是不完整的故事在观众脑海中形成,继而观众以自己的逻辑将之清晰化。可能会对自己的思想或是生活产生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他们还是那些经过节目制作人员编码化了的叙事文本的活跃的解读者和再创作者。

【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制作】

1、选题的多元化与故事性

从2003年4月27日开播至今,我们从《背后的故事》播出节目清单中可以发现节目在选题上的多元性,如:《三峡,无法告别》、《谁把刘晓庆送上法庭》、《非典周年祭》《刘亦菲的少女世界》、《衡量11・3火灾大纪实》等,既关注大事件,又有小人物的出场。甚至对一些大案要案中的核心人物也给予了关注。如在《三峡,无法告别》这一期节目中,编导将视角对准了三峡大宁河上的最后一位船工,看这位三峡移民的生活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而在《卧底黑帮的神秘人物》中采访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展现了他如何在几年时间内帮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七十多起刑事案件,成为一个真正的出色的卧底的故事同时,选题所具备的故事性因素,是节目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故事中的叙述人物就成了访谈中的焦点。在《澳门“4・18”抢劫杀人案惊天大揭秘》中,节目首先介绍了泰国的华人富商陈世贤被人在葡京大酒店杀害,被抢劫的财物有700多万元。那么这桩案件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自然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而被访者往往是故事的当事人,他的讲述就如同带领观众深入事件的内部去了解本来面目。

2、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及主次嘉宾的联动

不少谈话节目在选取嘉宾时,喜欢找明星、大腕,因为这些人往往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但有人对此作出批评:“这些情感类谈话节目不可避免的陷入一种模式将明星大腕碎片式的情感、记忆进行平面化的拼贴,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窥视欲,给予了

他们短暂的情感满足,而结果只不过是快餐式的情感游戏而已。”因此,《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把目光投向明星一族,而且把范围加以扩大,公众人物、普通百姓都可成为节目的主角。为纪念第22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背后的故事》作了一档有关打假的节目《将打假进行到底》,采访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由他和他的同事一起来讲述在当地执法打假的故事。节目对于事业人生中的暂时失败者也给以人性的关照。在《走过漫漫选

美路》中,一个来自四川的女孩连续四次参加了“环球小姐”中国赛区的角逐,在她第四次比赛的首轮比赛中就惨遭淘汰,一个失败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编导对“成功”给予了不一样的阐释。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节目中接受采访的嘉宾不是一个孤立单一的个体,节目进行中安排了许多与节目或是与嘉宾密切相关的人物出场,一方面加大了节目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给现场增添了意外与神秘。我们试将这两种嘉宾类型分为:主嘉宾与次嘉宾。一般的谈话节目把次嘉宾只是当成一种“佐证”的工具,但《背后的故事》却把同样的笔墨留给了次嘉宾,有时一档节目中就没有主次嘉宾之分,属于并列形的。

如在《三峡,无法告别》中,嘉宾是重庆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的制片人徐蓓以及移民李支统,但在访谈中,作为次嘉宾出现的有著名学者,电视人王鲁湘、电视风光片《三峡的传说》当中唱《乡恋》的李谷一等。因此,主次嘉宾是有关联性的,这种关联性推进了节目的发生发展。最后,与嘉宾的交谈中,节目还注重突出地域性因素,或者说在访谈中故意让观众留意嘉宾的地域身份特征,从而以“接近性”特征来获得湖南观众的认同。如主持人在采访洪晃时,特别提到了她的外公章士钊,因为章是湖南人;在采访相声演员大兵时,开场就让大兵用湖南话给观众打招呼;而另一位相声演员奇志由于在长沙待了20年,因此谈及其在湖南的经历更能打动观众。

3、寻求情感的共鸣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关键是如何让嘉宾的故事来打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不是说嘉宾流泪了,就算成功了。情感交流的关键是在双方沟通基础上的感情的共鸣。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没有矫情与做作。因此,节目在营造情感共鸣的空间,形成一种“场效应”时,需要的是感情的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的层层推进,直至产生感情的高潮。在实际操作中就需要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在《那些感动中国的日子――非典周年祭》这一期节目中,编导邀请了因感染非典而牺牲的护士王晶的丈夫佟险峰,让他来谈二人的情感故事。

在访谈中,佟先说起妻子对自己十分的体贴,家里所有的事都有妻子来操劳。加班时妻子还常常送来牛奶,而她自己却非常节省,工作再忙再累都舍不得打车回家。于是,在妻子生日那天,丈夫特地送给妻子的生日礼物就是一部手机。

由此开始,情感的大门慢慢开启,接下来,妻子在隔离病房发给丈夫的短信,那每一个字都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在此基础上,主持人把佟的女儿请上场,讲述妈妈去世后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当父亲说到孩子为想念母亲,亲自作了幻灯片并在上面写道:“我们都很想念你,天堂四季花开,我知道你是为救别人牺牲的,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时,情感的累积达到了最高点,在场的观众都为之落泪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节目的解说与配乐同样起到渲染气氛,累积情感的作用,应该说《背后的故事》无论从文笔到配音都是无可挑剔的。

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制作

4、变换叙事的场景

目前,国内的谈话节目大多是在演播室内拍摄的,因此主持人与嘉宾的谈话就是集中在一块演播区域内,极大地限制了节目的发挥。不少谈话节目注意适当增加外景的拍摄,如采访与嘉宾相关的人,来改变节目的可视性。从《背后的故事》的节目编排来看,外景的拍摄内容占了整个节目的1/3左右。通过类似纪录片的手法来展现嘉宾的故事。在《刘亦菲的少女世界》这一期中,关于刘亦菲的童年就是通过剪接了刘所演的剧情镜头上加上其他小演员演的镜头,以黑白片的效果演绎了刘亦菲从童年到少年的生活。在外景采访中还有大量的镜头是对相关人物的采访,起到了佐证与背景讲述的作用。如在采访刘亦菲时,为了说明刘的小学生活,节目特别采访了刘的小学班主任、邻居等;在《超级女生(上)》中,外景镜头反而成了主角,从海选报名到评委黑楠、柯以敏的场外评述都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

超女这一期,单独采访嘉宾的分量很少,更多的是把整个中国超女比赛的进程中精彩的镜头进行了集纳式的汇总。在访谈的地点上,《背后的故事》不局限于演播室,《从陪练到世界冠军教练》那一期,就是在郴州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拍摄的,郴州对中国女排来说是一块福地,从这里出发,中国女排获得了五连冠,也是从这里出发,2003年中国女排夺得了世界杯冠军。因此,编导选取郴州作为采访地点是别有用意的。

5、营造“场效应”

有人以为观众在演播现场只是起到调节气氛的目的,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其实,现场观众的作用非常大,因为现场观众不仅能激发嘉宾的谈话兴趣,还能让“场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背后的故事》不仅让熟悉嘉宾的观众参与进来,有时直接让观众来引出谈话内容,起到了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从陪练到世界冠军教练》那一期就是让现场的两位球迷先赠送礼物作为节目的开始,同样在采访歌星费翔时,也是由两位歌迷对费翔的评价来开始节目的。采访李湘的那一期,由于现场观众中有一位残疾人,她作为“湘迷”的肺腑之言不禁让李湘感动不已。现场观众的参与对节目的发展以及营造气氛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特征】

一、访谈中的人物

虽然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旨是以访谈为主,但是仍然能在访谈中寻找到叙事的元素。其中一大类节目就是以找来的嘉宾为主,这些嘉宾是节目的主体人物,于是其叙事的元素就从人物访谈的内容入手,观众从访谈中希望听到的是嘉宾本人的故事和精彩的经历,这些嘉宾有的是与观众身份地位差不多的普通人、有的是是公众人物和演艺界明星、有的是有过特别经历的特殊人群,这些人物的经历本身就足够吸引观众,他们的经历也让故事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所以,在谈话类节目中最直接的一大类就是个人访谈类节目,这类节目一般都会请来政治、经济、娱乐等方面颇有建树的嘉宾,在主持人的深度访谈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明星,这些明星背后的故事正是叙事元素戏剧化的标准体现。

比如台湾地区的访谈类节目《真情指数》,节目每期都针对在各自领域颇有影响的嘉宾来进行深度访谈,其中采访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吴宗宪的一期节目中,我们就能看出其采访和节目刻意营造的戏剧化冲突。对于著名主持人吴宗宪来说,其身上总是带有众多的新闻,瞬间的爆红、节目被指责低俗、私生活的曝光,这些新闻完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观众对其的直观印象也是一个搞笑的艺人。在访问中,节目正是找到了这样一条叙事主线,这个公众人物背后的另外一面,节目从最具争议的部分入手,直接采访吴宗宪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对峙和矛盾。这类型的访谈类节目在其后大行其道,比如央视推出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等,都采用这种讲述人物本身的故事来进行创作。

二、访谈中的事件及视角

除了访谈人物为主的节目外,另外一大类的节目就是针对某个事件进行的讨论。在叙事的研究中,故事是最基本的载体,而前后相继并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是故事中的核心元素,对于讨论的故事中该选择什么样的事件作为承载体,这就变成了节目叙事的问题了。当然,谈话类节目还是以嘉宾为主,不过在现场的节目创作中还存在着一个故事的深层叙述者,现场的嘉宾对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人生际遇的讲述就是这个故事的深层结构。在这时,整个节目的进行便有了不同的叙述者的角度,其一是嘉宾,他对自己故事的讲述成为这个节目最主要的叙事线索,第二是主持人,他以客观的视角来引领观众关注这个故事。

比如央视《实话实说》的一期节目《还债的女人》,在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先把故事的情境告诉给了观众,辽宁本溪的一位普通妇女武秀君在丈夫死后才发现丈夫欠下多达二百七十多万的工程款,武秀君并没有因为丈夫死了就抵赖欠款,而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钱还完。主持人先以客观的角度把整个故事的情境抛给观众,接着下来经由主持人的介绍,故事的主角人物武秀君出场,然后节目的叙事就操纵在主持人(客观引领)和嘉宾(主观参与)的手中。在这时悬念和疑问就成为了叙事的主要手段,所以主持人首先就把观众心中的疑问向嘉宾询问出来,当你看见有这么多欠款时的反应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不还?两个问题展开了整个的故事。

除了悬念以外,为了补充嘉宾一个人叙述的单一视角,节目的叙事中还找了其他的叙事角度,比如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主持人拿出一封信,这是武秀君的儿子写给妈妈的一封信,随即主持人请上了武秀君的儿子赵星林,然后开始询问其得知妈妈为亡父还钱时的心情与做法。赵星林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这时的视角就由完全客观的主持人和主观的嘉宾外形成了第三人称的视角,参与者的视角增强了故事的厚度,让故事的感染力更强。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其叙事的策略,第一是赋予故事多角度和多侧面的讲述者,打破单一叙述可以让故事的含义,表达的情感和主题都趋向复杂性和多样化;第二是把悬念最大化,主持人问题的提出和嘉宾的回应让故事时时刻刻都在悬念中曲折前行,观众在悬念中积极参与故事的建构;第三是丰富故事的宽度和纬度,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塑造、结构和主题的呈现都有着比较深入的刻画。

【电视谈话类节目分类】

1、新闻时政类谈话节目

新闻时政类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以当下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节目传播的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会邀请特邀新闻评论员、嘉宾、以及选定的观众进行现场交流。节目内容决定了该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学识,因为无论是新闻事件的解读与评论,还是新闻人物的采访都需要主持人深入理解新闻事件,这样才能驾驭新闻时政类谈话节目。在我国,主持新闻时政类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多为记者出身,属于记者型主持人范畴,例如白岩松、董倩、张羽、张泉灵等。

1.1 新闻事件解读类谈话节目

新闻时政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对事件的认知往往会引导受众的认知方向,节目中邀请到的行业精英和权威专家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出发进行点评和分析,经过这一过程传播给观众,起到设置议题的作用。此类节目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当属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节目。

1.2 新闻人物访谈类谈话节目

该类节目主要围绕新闻焦点人物或是新闻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可能是明星和各领域内精英,也可能是普通老百姓。无论是什么样的节目谈话对象,身上肯定有一定的新闻点。新闻人物访谈类节目不仅要求主持人了解新闻人物对相关话题的看法,还需要了解新闻人物的自身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访谈类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等。

2、社教知识类谈话节目

社教知识谈话类类节目是社会科学教育知识谈话类节目的简称。顾名思义,此类节目涵盖面广,包括:知识性谈话节目、服务型谈话节目、对象性谈话节目等。社教知识谈话类节目不仅传播各行业服务型知识,而且对传播文化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社教知识类谈话节目题材广泛,节目的编排和设置也十分灵活,能够集中反映节目制作方的水平。

2.1 社会话题类谈话节目

社会话题类谈话节目是一种针对当下受众最关注的社会焦点、家庭生活或者是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的谈话节目类型。因此,主持人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与嘉宾建立良好的关系。例如东方卫视的《东方直播室》等。

2.2 知识理念类谈话节目

知识理念类谈话节目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大多偏重于历史、文化、图书等方面。此类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广泛涉猎大量书籍。有代表性的节目有北京卫视的《读书》等。

2.3 心理调解类谈话节目

电视节目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谈话类节目不仅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众的一些不良情绪。心理调解类谈话节目不仅可以通过引导、沟通等形式调解嘉宾的心理不安情绪,也能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此类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反应能力。具有代表性的节目有江西卫视的《金牌调 解》等。

2.4 健康生活类谈话节目

该类谈话节目以如何健康、高质量的生活为节目宗旨,着重讨论饮食、健康、养生以及与保健相关的知识的节目,其中增加采访、互动、娱乐的元素,以比较有趣味性的形式带给受众健康生活类的知识。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就是其中代表节目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美食节目也包含着谈话节目的性质,但又不完全属于谈话节目。例如:东方卫视的《星厨大战》、浙江卫视的《爽食行天下》。

3、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

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一直是谈话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明星通过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许多主持人也通过主持此类节目而声名鹊起。综艺娱乐类节目中不仅演艺界明星参与,体育界明星也参与,有时普通民众也被邀请到演播室与主持人、观众面对面交流。该类节目可以分为明星访谈类节目、真人秀谈话节目、体育谈话节目。

3.1 明星访谈类谈话节目

明星访谈类谈话节目,就是主要以明星为特定的谈话对象,通过主持人与明星的谈话,讲述明星的成长过程,奋斗经历,情感生活的谈话节目。该类节目在谈话类节目中最常见,也是收视率最高的一类谈话节目。

3.2 真人秀谈话节目

真人秀谈话节目,以演播室谈话为特定情景为基础,由普通人(非演员)按照节目预定规则或节目宗旨等要求,通过与主持人、嘉宾等的谈话交流为途径达到节目预设的结果,同时被记录下来而被做成的电视谈话节目样式。真人秀类谈话节目,就是将真人秀节目的形式放置到谈话类节目的一种新形式。婚恋类真人秀谈话节目、职场竞技类真人秀谈话节目是目前真人秀类谈话节目中的主要部分。

3.3 体育谈话节目

体育类谈话节目就是主持人与谈话嘉宾围绕着体育赛事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参赛心得等进行谈话的电视节目。该类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最常见,例如《五环夜话》《名将之约》《体育人间》等。

4、行业服务类谈话节目

受众并没有固定的收看习惯,能够抓住受众的往往就是吸引人的节目。随着频道的细分和受众的专业化,电视节目的分类也越来越专业化。行业服务类节目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潮流。行业服务类谈话节目按照内容属性大概可以分为财经类谈话节目,法制类谈话节目,军事类谈话节目,工、农业类谈话节目。

4.1 财经类谈话节目

财经类谈话节目主要是主持人围绕着经济发展或者金融现象,将具备一定经济知识背景的商界名人或者精英请到演播室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类型。此类节目的主要受众可以是企业领导、白领精英,也可以是财经金融爱好者。由于该类节目所传播的内容专业化,因此,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类知识基础。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对话》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财经类谈话节目。除此之外,还有上海财经第一频道的《财富人生》、浙江电视台的《今日证券》等。

4.2 法制类谈话节目

法制节目一直是对公民进行法律宣传的重要途径。省级卫视一般都开设有专门的法制频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宣传媒介的电视台有义务大力增开法制类节目。法制类谈话节目较法制新闻类节目,形式上不那么严肃,可以更好的宣传法律法规,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法律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制频道的法制类谈话节目《一线》,该节目会邀请相关的法律专家围绕着法律事件或者法律热点进行讨论。还有《忏悔录》《热线12》《夜线》等节目,都是以社会普遍存在的真实问题为案例,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得到很好的收视效果。

4.3 军事类谈话节目

军事类谈话节目一般出现在专门的军事频道,以确保其严肃性和庄重性。此类节目的忠实观众一般为军人或者是军事爱好者。军人文化走进人民群众的视线,不仅拓展了观众的视野,也有利于宣传我国军事的发展。《和平年代》《军旅文化大视野》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节目。

4.4 工、农业类谈话节目

工、农业类谈话节目,主要是以工人或者农民为谈话对象、谈话内容紧紧围绕着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工业、农业大事,通过对工人、农民的访谈,反映出当下工人、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致富情况,树立时代楷模和榜样。《当代工人》《聚焦三农》《乡约》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工业、农业类谈话节目。

以上是海口天琥教育整理的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叙事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更多
勤学培训网 影视制作学习网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