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兰州天琥教育欢迎您!

气象影视专题片如何制作

兰州天琥教育logo
来源:兰州天琥教育

2022-04-06|已帮助:1091

进入 >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成为人们每天必看的节目,气象专题片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向电视观众展示气象科普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信息多层次的需求。那么气象影视专题片如何制作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气象影视专题片如何制作】

气象影视专题片如何制作

1、气象专题片的选题

制作专题片,首先要选好专题片题材。气象专题片的内容与气象紧密相连,在选题材时应从气象入手,选择一些与气象关系较为密切,或从具有地方特色上入手。作为气象影视制作人员,专题片选题可从本地出发或从自己熟悉的地方着手,寻找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比如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专题片,以每年12月在漳州举办“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为契机,创作了以花为媒的专题片;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具有漳州地方特色,以土楼与气象、红树林等为题材,创作了多部与气象关系密切的专题片。由于创作人员对所选的题材比较熟悉,后期的脚本、拍摄制作就相对容易,把握性就大了。

其次,专题片片名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为专题片定片名时,注意既要不离主题、紧扣题材,也要考虑把片名起得新颖、响亮、贴切,最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创作的以花为媒题材的片名就定为“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从片头中充分体现花的世界,既不离主题,又能体现出规模;以茶文化为题材的专题片定名为“四季气候与饮茶”,充分叙述气候与茶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

2、 气象专题片的主线

每部专题片都有它的侧重点,突出表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制作时要围绕主题,对专题片的侧重点进行筛选,确定主要突出表现的问题和重点,即专题片的主线。如制作一个有关灾害性天气服务专题片时,要先确定主题。气象部门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怎样做好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取得那些效益?应当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工作。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在制作2010年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天气服务专题片时,采用先简要介绍超强台风“凡亚比”对漳州市造成严重影响,受灾统计数据,以及台风“路径曲折、发展快、强度强”三大特点,回到突出表现主题上——气象部门如何服务。

把在这次台风天气过程中,市气象部门提早72小时开始发布消息、警报,并通过多种渠道传送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群众手中;由于气象部门及时提供了气象信息,使得政府部门提前采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政府表彰、群众的认可等。专题片轮廓出来了,接下来的制作就好做多了。

3、气象专题片的文稿编写——脚本

气象专题片不仅要考虑不偏离主线,又要考虑素材的收集。因此,制作前要先有内容,再写脚本,后才拍摄制作。在写脚本时要考虑所写内容是否能找到素材画面,如果某方面素材找起来比较困难,那就尽量避开;专题片中必须提及的,就要考虑在后期制作时,能否找一些能产生共鸣的素材来,就如在看电视新闻报道时,说某地风大雨大,但观众所看的却是一地的树叶,地上有水,一丝风也没有,只有人在扫树叶。这样观众就会产生疑问,报道与画面不符。

当然有时台风来时,你想出去拍摄外景,危险系数大,过后想说明台风的威力、造成的影响,只能是把台风过境时造成的灾害、损失。就得从多个方面来体现,可以把房屋、农田、广告牌、树林等被毁坏的画面拍摄出来,把受灾的数据以字幕形式呈现出来。但如果在危险较小的情况下,受风雨影响还可能出去拍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说服力强。

4、气象专题片的拍摄要点

外出拍摄素材,要围绕主线,找准拍摄点。这跟写脚本需考虑素材的收集是相似的,就是在拍摄素材时要找准拍摄点。比如想说风力很大,拍摄出来的却是美丽的景观,大树、草地,人们怎么也看不出台风来过的痕迹;想说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结构独特,经历几百年屹立不倒,拍摄出来的是残缺的“罗马墙”,拍摄出来的素材与主题不相符。因此,要找准角度拍摄你想表达的主题意思。

就像拍摄海上的大风浪,如果只是对着海水猛拍,可能很难让人们看出风有多大、浪多高,如果把拍摄的角度转到海与岸的交界处,并且岸上有树,有岩石,就可以清楚地拍摄下来,风把树吹得拼命摇晃,拍打在岩石上的浪有多凶猛,浪花有多高;又如说到南靖土楼结构独特,以“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和建在沼泽地的和贵楼为拍摄点来说明土楼结构的独特性。这就是说,在拍摄某些画面时要找好参照物,才能找对拍摄要点。

【气象专题片后期制作技巧】

1、对主题的理解

对片子主题的理解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与编导的沟通能力,是衡量一个非线编辑人员能力强弱的标准,不理解片子的主题就无法驾驭素材,发挥剪辑师的作用,由于制作流程的限制,电视专题片后期非线编辑者通常在编导完成了稿子撰写、前期拍摄、甚至解说配音后才能见到该专题片的雏形,实际上这是对编辑人员快速反应的考验,所以收集素材、采集配音的过程,就是编辑人员读懂编导意图理解片子主题的过程。

2、对剪辑的理解

前苏联的一位导演曾经这样形容过剪辑创作:当那些分散在各个镜头中的力量汇入统一的轨道时,就会激起冲天的波浪。这是艺术家内心激情的凝聚,就像散乱的彩色碎片,它们在瞬息之间会在万花筒般的剪辑台上汇成斑斓的图案。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贴切的说明了剪辑的重要性。

剪辑,不是把一个个镜头简单连接起来,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处理更是一种思维,一种艺术创作。

在专题拍摄前,编导对专题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但只停留在构思和纸面上,拍摄的素材就是一些散乱的碎片。只有在非线剪辑中才能将编导的构思具体地体现出来。非线编辑在面对拍摄好素材如何修剪组合,一个镜头用多长,如何衔接不是由编导说了那么简单,有些东西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情绪和氛围表达全靠非编剪辑者的功力,全靠感觉。差别一秒,感觉都不一样。考验着非线剪辑者的镜头感觉。所以非编人员要起到后期编导的角色,剪辑创作应有自己体会和风格,用相应的剪辑手法来表达画面语言。

2.1无技巧剪辑

“切”是电视艺术最基本的一种剪辑手法,是从电影无技巧剪辑移植而来的。所谓 “切” 就是不采用任何特技,全利用镜头画面切出,切入的方法来连接镜头。直接由一个镜头转换成另一个镜头,或直接由一场景转化到另一场景,不加任何叠画、划像等过渡特技修饰。有的人称这种剪辑法为“零度剪辑”。“切”,不是随意性地乱跳乱切,而必须符台画面逻辑和观众的视觉欣赏习惯不能有“跳”的感觉,要形成流畅连贯的画面,而且还要符合片子内容变化的逻辑。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各种景别的镜头如果切得不当会引起画面跳动, 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特写镜头之间、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之间、作相反运动的镜头之间、被摄体与机位景别相对固定的镜头之间进行硬性切换。

在 《与特大暴雨决战48小时》和《暴雨集结号》这两部专题片中,镜头之间没有过多的修饰.全部以“切”为主,通过画面的简洁切换将暴雨的急和形势的危急充分展现出来,既清晰又节奏紧凑。配上凸显紧迫的音乐,将这种紧迫感完美的展现了出来。通过简单的剪辑方式,画面纯粹,却内涵丰富。朴素大气,却意义非凡。以‘切’为主的剪辑手法看似制作简单,其实功夫在画面语言外,是真正检验非线编辑水平的剪辑方式。

2.2细节凸现亮点

画面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有自己独特的语汇和语法。剪辑就是要在这些基本的镜头语法和语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语法语汇细节处理得好语言表现就很美。在剪辑中,画面细节的处理相当重要,比如笔者剪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英雄城市》里, 采用回顾历史的艺术手法,整个剪辑简单,第一集《雕像的诞生》临结尾处,编导要求写意,当解说词说完,剪接了这样一组画面:抗日战争死亡战士老照片,叠画到漫山摇曳的野花,叠雕像,叠雕像人――老红军战士敬军礼,敬礼动作中景,特写叠画,再大景缓慢淡黑结束。全部镜头升格处理,抒情的背景音乐扬起,让人的思绪跟着激荡。对画面简单的细节处理,展示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自强不息 ”的英勇精神,是心灵与灵魂的升华,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剪辑技术是一项复杂而又带有灵性的艺术,非线剪辑人员不但要跟编导一样结构清晰。还要有临时的灵感。这不是剪一部片子就能练出来的。画面的逻辑排列,有序的编辑,画龙点睛的处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剪辑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就是最完美地体现画面语言。

3、恰当选用特技效果

如今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制作上已广泛应用,用非线性编辑制作特技,简直是易如反掌,得心应手。特技包含过渡特技、画面特技。广义上讲,你能想得到的效果,非线特技都可实现。但是,在专题片中,切记滥用特技,有的编辑在制作时唯恐哪个特技没用上,殊不知过多的滥用特技,不按片子的需要,只图花俏,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随意加上特技,其结果只会降低片子本身的特色,观众也会觉得凌乱,对片子产生不信任感。如果特技运用得当,独具匠心,无疑可以激发观众的欣赏情趣,增强观众的记忆。专题里画面特技用得较多的是色彩校正模糊处理升格降格等。过渡特技用得最多的是叠画,淡入淡出。叠画是使画面流畅,如抒情的专题特点是节奏舒缓,在镜头的处理上,就较少采用切换,而采用叠画在画面的变幻过程中造成一种画面的流动感。淡入淡出,有的又叫暗隔断。


当然,暗隔断不只是这一种手法,通常是用来体现专题段落结构的,把主题分成几个块儿用淡人淡出形成记忆点增强观众的连贯注意力。   笔者用过不少的非编系统对特技应用理解较深。苹果系列、Avid.Media1O0更是特技超群。作者在制作专题片时特技效果选用特别慎重,一般宁缺匆滥,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原则: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效果相同其它剪辑手段能说明的:坚决不用,过渡特技非特殊情况尽量控制在三种以内;可用简单特技说明的问题,坚决不用复杂的特技效果,如笔者剪辑的《天府奇葩》,讲的是木偶、变脸吐火、灯影、川剧等天府各种绝艺,“一看到奇葩”似乎感觉画面特技该万花筒般飞了。但笔者没有采用过多的特技,画面过渡主要采用叠画交叉缩放。如在灯影戏段落画面间采用的“加法叠画”。因为灯影表演戏画面有光的质感,利用加法叠画产生微弱的光效转场,使画面衔接更具舞台效果。“交叉缩放”有画面放大缩小的视觉效果用在大的节目转场,使观众能更强地感觉到片子的连贯与冲击。比什么“翻页”“转动”“划像”等更能体现。整个片子采用1.75:1遮幅,配上秀丽的法文字幕,形态简单纯粹,却很精致。

4、声音的处理

专题片大都是采用“解说词+画面”的制作模式,后期制作中声音的处理是重要的一环。非线编辑不仅要懂得专题音乐的选取,还要懂得声音技术处理。声音处理是相当复杂的技术音乐是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号,音乐语言的运用,是直接表达艺术思想的有效手段。一个鲜明的主题在文字淋漓的表述后,加以音乐的轰托,更会锦上添花。

专题片中的背景音乐,如果片子需要还有效果声,是渲染主题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手法,专题片中的音乐应该与主题的节奏相吻合,如果不是根据画面谱写音乐,专题的背景音乐切忌选流行音乐或节奏一泻到底的音乐节奏与旋律本身应包含情绪、思想、寓意。有起有落有平缓有高潮有间歇,这样才会使画面内容锦上添花,所以音乐片断起止时间,段落处理是非线后期制作者的基础工作,如声音跳接,最好在过渡处用“声音叠画”特技处理,这样声音听起来顺畅,似无缝连接。

解说是文字语言,与画面相互补充。背景音乐的音量选择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解说音量,一般而言,根据人耳听觉,解说音量与音乐音量之比为3:1或4:1较为合适,这样才让片子的音乐、画面、解说非常和谐,让观众观看时不会使画面信息过多的丢失,从而产生最好的视听效果。

5、字幕创作

气象专题片的制作离不开字幕的配合,因为一些数据、地理信息、预警信息的发布等必须通过字幕来协助完成才能起到吸引公众眼球,突出事件的作用。这就要求非线编辑人员,既要有很强的色彩运用能力同时又要有很强的画面设计能力。所加字幕既要美观舒适又要能够凸显信息重点。例如在《暴雨集结号》这部专题片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字幕,一方面运用字幕可以起到强调重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制作精美的字幕也可以为整部专题片添加亮色。

电视专题片的后期制作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非线编辑人员思想素质、技术技巧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专题片的质量,非线编辑人员要转变思维方式,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技巧和艺术品味,才能保证专题片的技术质量和艺术质量,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电视专题片主题如何提炼

6、把握节奏

专题制作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掌握节奏。节奏,是非线人员不可缺少的剪辑素质。怎样张扬荡气回肠的地方,怎样舒展过细的情节,如何剪辑写意,如何写实处理都掌握在非线剪辑者手里,因此非线后期编辑人员应在充分理解编导创作意图和中心内容的基础上,把握画面的内容节奏。在《与特大暴雨决战48小时》中通过这一组镜头能最大限度地给观众视觉冲击而又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体会编导的思想,被剪接在一起,节奏快慢有度,充分展现出夜空下城市的另一种性格,绝对充满魅力,通过用剪辑的手段来弥补文字语言再加上音乐语言,给观众很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电视专题片主题如何提炼】

主题是题材思想意义的某种概括

主题的提炼,离不开题材本身。所谓“提炼”,就是从大量的原始材料中熔炼、提取思想的精华。由此可知,题材是主题提炼的基础和依据。题材本身所能显示的思想意义是客观的。一定的材料只能提炼一定的主题。所以,这种提炼是有限度的,它不能超出事物所具有的思想蕴涵范围。从根本上说,题材对主题的提炼起着制约、规定作用。

《西藏的诱惑》以西藏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宗教艺术为题材,以四代僧人和四位艺术家虔诚地跋涉在艺术的朝圣之途为表现对象。创作者没有简单化地展现西藏的自然风光之美、西藏的民风民俗之独特,而是从更高的意向上揭示了西藏民族的性格、精神和气质。从西藏生活的题材之中,挖掘了“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圣,只怕是半心半意的人”这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试想,如果根本没有西藏的生活作题材,那么它的主题又何处产生呢?《沙与海》表现了生活在沙漠中的牧民的生存形态和生活在海洋里的渔民的生存境况。如果创作者真的像有些人评论的那样“表现了我国牧民渔民在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话,那么只是浅层次的。创作者对这一题材的挖掘要比这深刻得多,他是从更高的角度来把握这一题材的。那就是:无论是在沙里还是在海里,只要是想活下来,就需要和自己的生存环境作顽强的抗争。这样,便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生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使得这一题材有了人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主题是创作者思想意念的实际烛照

创作者的思想意念,对主题的提炼起着重要的“烛照”作用。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的主题,自始至终受着创作者的思想意念的影响和制约,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同一生活形态,同一创作题材,会由不同的创作者作出不同的判断和评价,提炼出不同的主题,由此可以看出创作者的思想意念对作品主题的烛照作用。主题的提炼事实上是创作者对题材本身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一种“飞跃”。主题作为一种思想意念,反映了创作者对客观事物,也就是题材本身的理性认识。主题的深刻与否,反映了创作者对题材本身的认识程度。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内部规律,揭示了题材本质特征的电视专题片,才能完成提炼主题的任务。

《明天的浮雕》以新疆12组个人与集体的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者根据题材本身所提供的思想内涵,又有创作者个人思想意念的渗透和烛照,这就是创作者对青年和人生的深沉的哲理思辨。创作者说:“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年时期是最灿烂的阶段。青年人最少保守,勇于开拓;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敏锐,但不稳定;他们自信,但不成熟。人类永不枯竭的力量在他们身上,理解他们、讴歌他们,显示他们强烈的生命力,塑造他们奋发向上的群像,就是本片对青年和人生的思辨,也就是所要表达的主题。”

纪录片《人与兽》讲述了一位猎人为了私欲捕杀了一只幼狮,母狮要为幼狮报仇,终日寻找这位杀其子的猎人。一天,母狮终于发现了他,疯狂地向他追来。他慌不择路,竟逃到一处山崖的绝壁上。走投无路的他对着张开血盆大口扑上来的母狮,本能地绝望地抱住了头,等待死亡的来临,母狮看着这位吓得魂不附体的人,似乎想到了什么,扭转身体下了山。猎人似从梦中醒来,慢慢地抬起头来,睁大眼睛,他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用手拍打了一下自己还有知觉的脑袋,望着母狮远去的方向,眼泪夺眶而出,双膝跪地,把头狠狠地抵在地下,久久不起……创作者没有泛泛地展现生活的表象,而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深刻揭示了人有“兽性”,兽却有“人性”这一主题。

主题是时代精神的历史产物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是说,时代不同了,“社会存在”必然会发生变化,那么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人们的意识”,也不能不随之改变。电视专题片的主题,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当然也和时代的思想、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脉搏有着密切关系,凡是优秀的专题片,无不渗透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所以创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感应着时代的气息,迎合着时代的脉搏,及时而准确地提出并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使自己作品的主题强烈地焕发出时代精神。

纪录片《平衡》则讲述了“人”为了保护自然界中的另一种生命而与人类自身斗争的故事。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批批盗猎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拥入可可西里,疯狂捕杀藏羚羊。10年间,一种生命即一种世界珍稀物种锐减三分之二。为保护另一种生命,杰桑・索南达杰在一次抓捕盗猎分子的行动中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曾经也是打猎能手,索南达杰的妹夫奇卡・扎巴多杰毅然辞官,成立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西部野牦牛队”。后来,奇卡・扎巴多杰在与捕猎分子的斗争中也英勇牺牲。长达100多分钟的纪录片让我们看到关于用生命捍卫生命的历史实证。两个鲜活的生命似乎在我们眼前跳跃,成为我们的永恒记忆。

【如何设置专题片悬念】

标新立异吸眼球

如今网上有个新名词叫“标题党”,说的就是那些用耸动的标题忽悠人的人,他们的追求就是“标题吓人”。不管人们对“标题党”怎样评价,有一点不容置疑,“标题党”都是悬念大师。我们做专题片其实也应该有这种“标题党”的风范,要力求“标题打人”,在标题中鲜明地设置出悬念来。

专题片《把文化“种”在村里》就巧用标题设置了悬念。日常生活中人们只听说过种树、种菜,但本片却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也“种”在了村里,让人耳目一新。怎么说是“种”文化呢?待观众看完之后才明白,原来所谓“种”文化就是艺术团利用冬闲时节下乡开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活动,教农民一些基本的舞台表演技巧,将以往艺术团下乡送文化转变为下乡“种”文化。活动结束,艺术团走了,但文化却扎扎实实地在农村生了根。看完片子,观众会产生“原来如此”的念头,但回头一想,这个标题却恰如其分,不得不赞服。像这样的标题,正如其自身所表达的内容那样,在片子开头就在观众心里“种”下了悬疑,这颗“种子”还将随着片子的情节发展而成长。

《今日说法》中,有一个片子叫《天上“掉”下一个贼》,看到这个标题,人们就会觉得很奇怪,脑子里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贼怎么能从天上掉下来?难道这个贼是外星人?这个贼都偷了一些什么?抓住了没有?这个标题的设置立刻抓住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观众有无数疑问等待着片子的解答。看完整个片子,观众才明白,所谓的“天”是天花板,而贼是顺着通风管道割开天花板入室行窃的。此类标题,醒目奇特,不得不让观众惊呼妙哉。

颠倒乾坤显中心

倒叙法是电视专题片中常见的叙述手法之一,它往往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先抛出来吸引观众,让观众一开头就陷入疑问之中,使观众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接下来再从事件的开头展开叙述。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俗套,在一开头就甩出“包袱”,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也能使专题片的结构曲折多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我县在拍摄党员教育微电影《扶墙》时就运用了倒叙方法设置悬念。影片一开头就拍摄了曾作兴家院子里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喜庆非凡。而与此同时,现场却传来一阵抽泣声。再看,原来是主人公一家倚在门口啜泣。这种大喜大悲的场面对比让观众看不出门道,急切地想要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这种悬念设置让观众欲罢不能,激发了观众一探究竟的欲望。

我们制作的另一部片子《赤脚“飞天”路》讲述的是一个赤脚农民变为企业老板的致富故事。我们在开片抛出了一个引子,介绍了主人公刘鹏飞现在的身份――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商界精英。然而,就在两年前,他还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民。短短的两年时间为何一个人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就让人想要知道究竟刘鹏飞有什么致富窍门,竟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片子接下来就自然而然地讲述了他从身无分文的赤脚农到身家千万的阔老板的过程,将他“飞天”之路的艰辛展现出来。

巧设误会起波澜

“神奇来自巧合,精妙源于误会”,在影视作品中,制片人经常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巧妙地设置误会、设置矛盾,造成人物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关系,从而制造情节波澜,吸引观众欣赏下去。

电影《黑炮事件》讲的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工程师赵书信去邮局发了一封电文内容为 “寻找黑炮”的电报,结果被怀疑是特务的暗语,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公安局展开调查后,经过许多曲折,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其中,编导设置了电报内容本身引起的误会,以及身为一个工程师为何要发此类电报的矛盾,吊足观众的胃口,吸引他们看下去。

设置误会就要寻找能够引起误会的点,只要冲突点找到了,自然就能够制造出悬念。在拍摄人物专题片《山里先亮的一盏灯》时,我们抓住“谁烧山谁坐牢”这样一句多年的口号作为冲突点。主人公刘先亮放火烧毁自家灌木林,村民误会报警,可后来发现,原来主人公烧毁灌木是为了栽种杉树树苗,寻求致富商机。看到刘先亮的致富路,随后几年大家陆陆续续学着主人公“毁林种树”,刘先亮敢为人先带动全村致富的品质随着情节发展便被展示出来。误会设置法,新奇独特,能够在短时间内吊起观众的胃口,但也应注意,误会的设置不能故弄玄虚,不要让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应做到表情达意含而微露、隐而不匿,给观众留一个“观看诱饵”。

欲扬先抑凸个性

俗话说:“直头布袋最无味。”大凡优秀的作品总是波澜起伏、曲折有致的,欲扬先抑是专题片常见的“曲笔”之一。它是指从反面入手,极力渲染刻画表现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锋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制造反差,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前面的抑是为了后面的扬,抑与扬相反相成、相互映衬,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雷公”的幸福生活》中,我们开篇就用镜头特写“雷公”黝黑的面庞、粗糙的手指和破烂的衣衫,给人们呈现了一个不修边幅的邋遢男人形象。为了增强看点,我们又将他妻子对他不顾家的抱怨以及村民对他爱逞能、好管闲事的评论加到片中,一个“问题人物”的形象就这么出来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接着镜头突转,用“雷公”为村里做的大事还原了他的勤劳质朴的本色,塑造出了一个为建设美好家乡不辞辛苦、甘被误解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通过这一反一正的对比,人物形象就显得更加鲜活。

又如专题片《痴心不悔为党歌》中,开头时我们用了大量的镜头刻画了主人公作为一个年迈笨拙、整日痴迷演戏的老戏篓子的一面,有那么一点“跳梁小丑”的意味,人们也多拿他打趣以博一笑;结尾处,我们才点明他一生坚持演戏,就是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用百姓语言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此时人们也发现,他们的生活中早已离不开他。这个“老戏篓子”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下了一个“人”字。在这里,先抑后扬的方法运用到位,做到了尽可能地“丑化”人物,从而突出其“美”的本质。

勤用设问扣心弦

俗话说:“思源于疑。”疑能使人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自身的思维之弦。在电视专题片中,能通过展现情节设置疑团,从而引导观众产生问题,也是一个巧妙设置悬念的“手筋”。

专题片《“夺”来的丰收》就运用设问方法制造悬念,紧扣观众心弦。片中不断提出设问:在北方春涝、南方干旱这种全国各地天灾不断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粮食连续丰收?今年的收成究竟怎样?九连增的粮食产量还能再创新高吗?最后的丰收到底是怎样来的?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观众心里打满了问号,然后片子自问自答,展开叙述,告诉观众他们想要知道的答案。

运用设问法设置悬念具有迅速地调动观众情绪、快速地使观众融入剧情的特点,且表达方式简要易懂、明白晓畅。专题片《甘做百姓解忧人》开头刻画了一个普通的农村汉子形象,紧接着提出设问:主人公彭光珍是如何获得“全国优秀调解员”荣誉称号的?他的“调解员之路”是怎么走过的?这些问题让人产生“不知缘由不罢休”的心理,急欲观片求解。

以上是兰州天琥教育整理的气象影视专题片如何制作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更多
勤学培训网 影视制作学习网 气象影视专题片如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