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广州朴新教育logo
来源:广州朴新教育

2021-08-23|已帮助:1504

进入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要在课堂上善于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好课堂教学艺术,做到“导入新颖,认真引导,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巧设问题,趁机点拨,挖掘理解,深化认知”。这样才会使教学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一

1.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先由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逐渐过渡到用汉字写。总之,低年级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如果不进行写作训练就会形成“砂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情形。刚开始时,可以不要求字数,然后引领学生扩充句子,从而逐渐学会写作文。这样由易到难,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阅读教学,除了要重视文本之外,还应当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充分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学生、文本的关系,要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要加强“三维”教学的整合,坚持整体推进,在知识、能力上,要注重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技能训练上,要加强朗读、默读和诵读;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同时绝不能忽视略读和浏览。要深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真正的应用”的重要思想。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体现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学生阅读思路的训练;强调学生“读”的实践,要坚持学生潜心读书为本。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它主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习阅读。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返朴归真,真上语文课,真正进行阅读的教与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注意课堂领域内和课堂领域外的结合。

习作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坚持“文本于语”,要从说话、写话入手,降低习作的难度,减缓习作的坡度。坚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少些束缚,多些开放。放飞学生的心情和思路,鼓励学生自主习作,重视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特别要重视阅读教学中读懂文章的“善读”环节。叶老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渐有提高。”训练过程中,要重视放胆文的训练、想象作文的训练、平时小练笔的训练。习作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心中的“积蓄”,它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自学生的观察感受,来自学生的大量阅读书籍文章。

2.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遵循一些规律

倡导自由、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排斥接受学习。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他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接受性学习,而不是自动或独立发现得来的。这些知识主要是用言语呈现的。只要呈现的语言材料能够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那么,言语接受性学习完全能够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者应当相辅相成。要从实效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多种学习方式互补而不是排斥。

合作学习要有原则性。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当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二

感情真挚,语言优美

要让学生能够随着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一起感动,教师就要努力地去拨动那根心弦。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在人世间,没有什么比人的真情更能打动人心。情感教学亦是如此。教师的激情来自本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在课堂中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由我们教师来决定的。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引导、点拨,学生充满激情参与、互动,那么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一定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由于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不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用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才能使双边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我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深入的讲解和分析,把当时的背景和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给学生从当时的环境中体会到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而走上悬崖的大无畏的精神。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学生们的兴趣浓厚极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巧设问题,适时点拨

课堂提问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恰到好处的提问,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刻的训练和发展,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设问题,趁机点拨,才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充满生机活力。

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中捕鸟一节,我设计了问题。提问:“大雪天,闰土是怎样来捕鸟的?”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然后再提问:“闰土捕到什么鸟,你们见过这些鸟吗?”当学生回答没有见过这些鸟时,我趁机点拨:“这些鸟你们见都没见过,可是闰土却捕到了,你们说闰土当时心情怎么样?这样巧设问题,趁机点拨,不仅使学生对课文中描绘的这位在海边长大的劳动人民的儿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取得卓著成效的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三

1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技巧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久久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在课堂中所体现的价值。在新课改下,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且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但不能据此削弱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以往小学语文教师简单、贫乏的语言在新课改下,显得很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娴熟、精当地掌握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这些高超的教学语言往往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牢。

如:我在讲《葡萄沟》这一课时,开头我用这样一段话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迷人,令人神往;桂林的山清水秀堪称天下第一;杭州西湖美景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可谓人间天堂。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游览瓜果遍地飘香的葡萄沟。话音一落,课堂上就“乱”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我点燃了。这样,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中人人听下去、想下去、说出来,写出来。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语文课堂要体现生活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体现生活化”。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色与新课程的理念。

如:我在教《笋芽儿》一课时,先问:同学们喜欢吃竹笋吗?然后带领全班同学去学校东边操场的竹林里观察竹笋。有一名学生告诉我:“竹笋的妈妈是竹子,她长得高保护着竹笋,就像妈妈保护我一样。”另一名学生摸了摸竹笋告诉我:“竹笋外边包裹着很硬很硬的壳,特别扎手,吃到竹笋可真不容易。”还有一位学生说:“竹笋很坚强,可了不得,它不但要冲破地面还要努力脱掉身上的硬壳。”还有学生……这样,我打破了以往的课堂常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通过实践,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形式学生学起来感到既轻松又愉快。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更多
勤学培训网 语文学习网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