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语文学习网>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1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教授,而且还需要立德树人,端正学生的品行,将其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呢?,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在朗读中落实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管多么长的文章,笔者都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不仅可以了解文章大意,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语言的精美、作者的态度,然后师生共同赏析,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此外,笔者还特别注重利用辅助资料。比如有种辅助资料上,每课都有一个“话题导读”:《药》――《愚昧更可怕》;《陈奂生上城》――《看了刘姥姥,我泪流满面》;《守财奴》――《学会理财》;《林黛玉进贾府》――《真情的美酒莫掺假》;《失街亭》――《话责任谈古今,判孔明罪加一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武则天与杜十娘》;《茶馆》――《国富才能民强》;《窦娥冤》――《盼当官个个都是包青天》;《哀江南》――《爱我中华》;《柳毅传》――《愿人人心中都有爱》;《祭十二郎文》――《由法定假日看传统文化》等。这些“话题导读”涵盖面广,思想性强,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充满了哲理,富有教育意义,颇具时代感,学生乐于接受。

二、在互动中落实

生生、师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文本情感、价值因素。如学习《屈原列传》时,在最后的“拓展延伸”互动中,――笔者让学生就“屈原死之价值”展开讨论。有人认为屈原“舍生取义,死得有价值”;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屈原不应该选择死,应该等待时机再为国效力”。又如学习《失街亭》后,让他们写出自己的体会。他们有的为马谡辩护,赞他是“一条好汉”,因为“他在大敌当前,没有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赴国难”,“他失败后,没有屈膝投降”,“他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有的批评诸葛亮“中了邪似的偏爱马谡,才让这个料事如神的军师也栽了个大跟头”;有的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慢慢地在他们心中生根滋长。

三、在信息化教学中落实

如今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信息化教学深入人心,很多学校教室都有电子白板,教师用起来方便快捷。多媒体教学将文字、画面、色彩、声音等融合成特定的意境,让学生眼、耳、脑、心全方位地得到熏陶和感染。苏东坡的《赤壁赋》是古代文质兼美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创作风格让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勾画出泛舟赤壁图、月夜江水图、秋江风月图,立刻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化了,把人带入900多年前的那个场景,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由此升华出的人生哲理就跃然于眼前。学生的人生观也得到了升华:要积极进取,直面人生;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四、在艺术熏陶中落实

《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闺塾》都是著名的小说或戏剧。教学此类课文时,笔者一般会安排时间播放同名电影或戏剧,让学生在视听综合技术的教学中品味语言、体念情感。如看完《罗密欧与朱丽叶》后,学生为两个青年男女的殉情而难过。笔者就此抛出讨论题:你对殉情这种方式怎么看?甲说:“我不会殉情。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乙说:“我会殉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等学生畅所欲言后,笔者再进行总结,适时引导:“罗密欧和朱丽叶对爱情忠贞不渝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殉情的方式不可取。他们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是在迫不得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而为之的。

当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遭到干扰和破坏的时候,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而政府和法律也不能给他们以帮助,社会难以给他们以支持,他们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获得和争取爱情与婚姻自由的法律保障及其他有利条件,遇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或依法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能轻率地采取这种令人痛心的做法。”如此引导,及时纠正了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偏差。

五、在写作中落实

曾经试卷中有道语言表达题是这样的:“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儿子:妈妈,我今天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5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一般都能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但也有答案很离谱,有学生写道:“孩子,以后捡到钱就带回来补贴家用。”笔者当即进行了批阅:“贪婪自私要不得,拾金不昧是好品德,你妈妈这么教育你不对。”

还有一次作文课,要求按所给材料立意行文。正确立意应该是“要相信他人”,可是有个学生提炼的立意是“不要相信他人”。他写道:“现在世途险恶,万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笔者通过“面批”的方式和他谈话,指出他看问题太偏激,后来他也认识到自己有些言过其实了。

六、在一言一行中落实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示范和影响。教师在平时生活、工作、学习中要以合乎正确价值观的言行举止来引导、熏陶、感染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就是这么慢慢地渗透到学生意识中去的吗?德业不就是这么慢慢地树立起来的吗?人才不就是这么慢慢地培养出来的吗?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一、立德树人,以“德”为先

1、把课堂作为最主要的教育阵地。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欲做人,先立德”,这句话告诉我们“德”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准则,教师应在立德树人的语境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课堂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重地,他们在那里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应在传统古诗词、经典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自然事物的喜爱之情,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道德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整体道德素质。

2、努力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势和载体。

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要以老师的教育模式为本,打破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将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理解。例如,某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全省最受欢迎的语文教师以及优秀教师,她的教育方法别具一格,她在教学过程中会注重学生的思想,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自己的教育计划,她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团结合作精神,注重团体的荣誉,当然各小组之间也会发生一定的纷争,老师会耐心的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她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增强了孩子的道德教育也增强了孩子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努力提高道德教育的自主性。

道德从某一方面来讲就是素质,道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要想提高道德教育的自主性首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某小学班主任,担任语文课程,他对班里同学的教育不是严厉苛刻的,而是诙谐幽默的,班里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会用温和的语气教育孩子,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犯了错误都该被原谅,同学之间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挥抹不去的亲情,对他人宽容就是对自己负责,老师的话往往能使孩子听到心里,不但能化解彼此之间小小的矛盾,还能使孩子学会相互帮助,提高道德教育的自主学习性。

二、立德树人,入心为要

1、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小学语文价值取向的重构就是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植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根本上学习道德理念,只有达到将道德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时,才能算上是成功的教育,传统的灌输理念已经不适应与现代的教学模式,不是一味的灌输就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需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课堂具有感染力与带动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发言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即行动与内心相结合,明确立德树人之本。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所接受的知识较少,对于一些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比如,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一般都是较为封闭的,不愿与外界事物接触,这就对他的受教育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老师应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一些较为孤僻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多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认真对待孩子和家长的建议,一切以孩子的综合教育为本,让学生从内心出发,达到以德树人的目的。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体现立德树人

三、立德树人,师德为范

1、加强对教师的选取。

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对于教师的选拔,不仅仅关注其学历高低,最重要的在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如果一个教师学历很高,但其道德素质达不到标准,那么学校就不能录取,要想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就要筛选出一支严格的教育队伍,要通过严格的考核与管理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教育的教育队伍,教师应具有以身作则的素质,在立德树人的语境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与见解,从而对教学价值取向进行重构。

2、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作为教师,立德树人是其首要任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察,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弄影响学生的素质,对于素质较差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应开除并给予严肃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受贿,有些家长为了让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往往对老师进行贿赂,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应及时制止,不因贪图便宜而贬低自己的价值,要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荣誉,起到道德典范的带头作用,增强自己为人师表的使命感,用实际行动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价值。

3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体现立德树人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占据教学主导权,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灌输学习知识,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一方,不注意关注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由此,学生容易产生为别人而学的想法,只要无人督促便懒于学习,倦于学习,讨厌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将学习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让学生认识到这一事实,逐渐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小学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增加预习、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教学环节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学生转变“教师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观念,在与教师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拉近师生关系。

(二)师生之间多沟通

小学生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和憧憬,也会在遭遇挫折和伤害时对生活失望或厌恶,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及家庭生活不幸福的孩子,更是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之外与学生的沟通不仅可以使师生成为“友”,增加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拥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作为母语,在多数学生眼中是一门比较简单的学科,也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学科,但一些教师却将语文教的枯燥乏味,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变成字词积累和写作课,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喜欢这门学科的教师容易使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喜欢这门学科也容易使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的教师”,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师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既提升了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完善教学方法

将语文教学变得丰富有趣,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需要德育与教学紧密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在完善教学方法方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德育与作者介绍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众多名家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讲到作者的生平简介,这些名人名家背后一般都有着传奇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介绍作者时,讲一些作者本人的故事或是关于作品的故事,例如讲到毛泽东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知晓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文采优秀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为无产阶级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革命家等等,让学生在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中了解作者本人,这样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奥妙之处和作者的情感,并在丰富传奇的人物故事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德育与作品解读相结合

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作品需要教师进行解读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文章之妙,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解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段落词句,让学生进行朗诵、阅读、品味其中的道理。例如鲁迅先生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告诉学生路在脚下,不必迷茫寻找;或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学生路虽漫长艰难,但心志坚定而不断求索。在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德育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语文学习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不是一本课本就能完全容纳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感受着不同文化的魅力,但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庞大复杂、参差不齐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遇到困难,想要读到优秀的作品如大海捞针。教师可以将语文德育教育与课外阅读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作品和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加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道德素养。

4

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教学构想

1、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悄无声息的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既要讲授语文知识,也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草地夜行》,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团结互助的精神;《詹天佑》,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体会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为国争光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战胜困难的决心,激励学生将来建设祖国,奋发有为,争做大国工匠。

2加强朗读指导,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韵律优美的诗歌,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立德树人教育犹如春风沐浴大地,悄无声息,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教书又育人。

3、创设情境教学,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立德树人教育。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

(1)真有天堂吗,你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2)鸟会有天堂吗?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样的呢?(3)、如果没有成片的树木,会有书中描绘的"鸟的天堂"场景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只要生活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明白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只有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好的回报,从而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再例如在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乐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

在讲课文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十里长街排满了送行的人们,说明了什么?(2)、人们目送灵车走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朗读课文配以音乐,在你心里的感受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同学可以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人们的爱戴以及十里长安街送别悲恸的场面,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