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数学学习网>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1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 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充分调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教师要多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孩子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确确实实成为学习的主人。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细致探究

在教师浏览单元模块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不要盲目笼统地教学,而是要在整体中突出重点,一针见血。这样可以避免数学教学环节的时间浪费、泛泛而谈的现象,抓重点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着重大影响。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其中包括了分数的含义、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分数的用途等一系列与分数有关的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择其重去其轻”,例如对于本单元的分数学习而言,“分数的来历和背景”、“分数的用途”等方面的介绍就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给学生解释,而“分数的表示”和“分数的意义”的问题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比如“5/8”这个分数可以形象地用实际例子来给学生说明:一个小组有8名同学,其中有5个男生。这5个男生和8名学生的关系就可以用5/8表示,其中5代表分子,8代表分母。通俗易懂的例子给学生讲解了分数的意义,抓住了单元中的重点部分,也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分数的理解。

又例如《平行和相交》这一单元中,涉及到了点、线的概念,从中又延伸出“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而单元课题中的“平行”、“相交”四字已经点明了单元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直接关注“平行”和“相交”有关的知识内容。得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一个是“平行”,一个是“相交”。这种一针见血抓重点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师备课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返回教材,总结反思

一个单元模块的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不要忽略对这个单元模块的复习和总结,因为小学生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整个单元学完后或多或少会存留一些知识漏洞,而回归教材的复习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加固自己的理解。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单元涉及到面积单位的转换问题,也就是学生通常容易糊弄的“加多少个零”的问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仔细地落实了学生们的换算问题,讲解了每个单位有“多少个零”,但是在脱离课堂后,学生在课后作业中仍然会表现出换算不准、单位书写出错的现象。这时,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则显得非常重要。单元知识体系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学生反思过程中能够重新梳理系统知识,把知识中的内容进行联系和对比,得出和第一次学习不一样的结果。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印象,也弥补了他们的学习漏洞,降低作业中的错误率。

2

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是教师运用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艺术以及语言艺术的体现。教师通过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使课堂不再是教师模式化运用教案的机器,而是师生展现聪明才智、展示文化底蕴的天地。新课程的课堂应从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向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化、活动化、个性化转变,提倡发现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指导法、异步教学法、中间突破法等多种教学艺术、教学方法,让新课堂成为教师教学艺术和课堂文化精彩体现的重要阵地。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大小不等的圆,然后采用尝试法,让学生参与比赛,看谁最先量出各自剪的圆的周长。其间,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的运用滚动法,用剪出的圆在尺度板上滚动一周,量出圆周长;还有的运用绕圈法,用毛线环绕剪出的圆一周,量出圆周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计算结果,讨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全体同学全员参与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得出周长公式。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起师生之间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使过去师道尊严、驯服工具的师生关系向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

例如,学生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以后,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在复习引入后学生已发现看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能先看个位数字的,因为个位上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那么怎么看呢?我让学生任意出一个数(不管几位数),教师都能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出数、我答、学生验证。这时学生的悬念更加深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是怎样知道的呢?学生们迫切需要解疑,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索知识规律,课堂气氛异常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拉近了距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加深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3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1)从“好奇”入手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

(2)教学手段的丰富多样化

小学生注意力的时间很有限,一节课40分钟,你很难让小学生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作为老师,尽量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办法就是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与讨论、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改变过去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把学习中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3)把握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间

研究发现: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在学生注意力最佳的时间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4

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挖掘知识内涵,培养数学兴趣

当今数学教材的编写,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其逻辑结构严谨、抽象的要求,有时不可能完整、全面、系统地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而作为教师如果他的讲授仅仅停留在这种抽象结构的形态上,学生的思维就会因缺乏具体生动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来源及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亦即介绍一些相对于课本来说是新的、更系统的知识内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

同时,兴趣也很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数学的兴趣无疑能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强烈而持久的推动力,极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首先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读读议议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习题或复习课。让学生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我本人觉得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要不失时机的添加一些相关数学史及生活中的趣味题等。例如:讲授“相似三角形”之前,可简单地介绍古代泰勒斯用一木棒测量金子塔高度的故事。又如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哥德巴赫猜想及我国古代的“百钱买百鸡”的故事。这样学学生就把听故事的动机与兴趣在教师引导下成功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上来,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有规律可循的。

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比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发现错误所在;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赞赏。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尤其是对答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闻不同,对一个很有创性性的回答教师也未置可否,或只顾自己表演,而不注意学生在想什么、说什么,这会使课堂气氛趋向沉寂,无形中扼杀了同学们的创造欲望,就更谈不上激活学生思维了。因此,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的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成败得失,思维的优劣;通过评价,能使学生掌握一堂课或整个问题的概貌。因此,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力措施和方法。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