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语文学习网>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

1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

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传授学生自学的方式,但小学生比较缺乏预习习惯和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将思考贯穿预习始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充分阐明了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预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读读看看新课文而不去思考,预习往往是低效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

所以应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课前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寻找问题的答案,预习后再想想哪些生字词不会,通过预习不懂的有哪些,哪些好词佳句是自己认为好的,哪些词句的含义还有不懂的地方。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草船借箭》时,笔者让学生在预习后完成课后思考,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在预习中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到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感知到课文人物的活灵活现,从而帮助小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二、采取多种方式通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语文课的预习离不开一遍遍通读课文,但通读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式地读,而应该对学生的读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做到:对――字音读正确,逐字逐句地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或者其他工具书注音;通――语句读畅顺,把课文读正确,生字扩词;顺――2~3遍课文读后,把课文读通顺。其次,预习中的读课文要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是默读,也可以是朗读,可以第一遍采取粗读,第二遍采取细读,第三遍采取精读,还可以在遇到合适题材的课文时,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分角色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等等。最后,要做好读课文的家校配合。在给中、低年级学生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应该较多地布置读课文的预习作业,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配合语文教师开展好语文的读课文预习等作业,帮助、引导和监督学生读课文,坚持把读课文作为预习的基本必备手段之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养成预习即动笔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这对我们今天的读书和学习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语文的学习更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在好词佳句上标注特殊线,重点的词句画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等。

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另类的动笔型预习作业,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草原》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画出描写草原美景的语句等等,像这样的预习作业既可以让学生专注地读课文,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思考和印象,使学生的词汇变得越来越丰富,长久积累好词佳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尝试练习固化预习成果

“知行合一”是治学的黄金法则,预习的成果也要靠尝试练习来检验。首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后独立尝试完成课后习题,也可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以此检验预习效果。其次,在想和读的基础上,要求小学生复述课文,有条件的可以要求学生“讲课文”。会说是突破口,把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既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再次,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还应“备学案”,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课文。通常应该要求小学生做好新课前的以下准备工作,尤其是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应该熟悉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这样既使学生在课前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小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

2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一

1、 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2、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4、做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还可以在本子上设新词栏等等。

3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二

一、强化预习意识,培养预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因为受到知识积累以及年龄心理特征的制约,教师对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期待和要求。但是,进入高年级,语文阅读课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前对课文开展预习活动,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意识,并通过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一节课预习题的反复布置,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使他们明确地认识到预习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学生进入五年级之后,开学第一节课就要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每一课都应该向学生布置预习,并进行及时的检查督促。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强化,学生语文预习的意识会逐渐形成,并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预习能力

学生有了预习的意识,教师就要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因为这是决定预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正确的预习方法,才能带来高效的预习效率。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语文预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明确,语文预习并非只是将课文生字和生词查查字典和词典那么简单,也不是将课文浏览一遍或朗读一遍就行,预习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有条不紊的语文预习活动。

“勾、读、查、记、想”五字诀,既是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方法,也是有效预习的常规步骤,只要学生牢记并领会其中的要旨,做到字字落实,就能收到很好的预习效果。“勾”,是指在预习时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勾出自己认为美的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还需要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读”是指读课文,读生字,读生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不是读一遍就算完成任务,而要根据自己的预习收获进行反复地读,直到读懂课文大意,读熟生子新词,读出对词句和课文的感悟。“查”是指查字典和词典,自己解决生子新词的理解问题。

“记”是指要记住生字的字形词义。“想”是指在课文阅读的生字障碍之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想一想课后提出的思考题,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标记出来,最后还要想一想先前勾画出来的难懂句子或段落,如果还不能弄懂,就要做好标记,在课堂上提出来。

三、精心设计习题,提高预习实效

预习的方法

设计好预习题,是完成语文预习任务和提高预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关注教材和学生,不因循守旧,创造性地设计语文预习题,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我设计语文预习题,主要采用下列策略。

1、精心设计课后习题。预习的目的是要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形成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准备。课后习题往往源自课文的重点,因此,关注它们就能够容易抓住课文的要点。比如《烟台的海》(苏教版六年级下)有如下课后习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海上景观的?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根据课文和习题要点,我将预习题设计成:

①文中写了哪些季节里烟台的海?

②写得最生动、最具体的是什么季节中烟台的海?

③课文写了海为什么还要写人呢?设计本组预习题,有明确的目的,依次是促使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学生完成这一组预习题之后,基本就能够达到感知课文大意,明确学习重点的目的,为在课堂上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和品味语言以及领悟写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在设计预习题时,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能避免学困生的知难而退,又能满足出色生自我发展和提升的需要。我常常将预习题设计成基础、发展、提升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宜的预习题开展预习活动。比如《詹天佑》(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的预习题,我由浅入深设计为:

①查阅工具书弄懂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②初读课文,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③查阅资料,了解京张铁路修筑的背景。学困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第②题,出色生可以通过第③题提升自己。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4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三

一、学会注音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两个生字表――“我会认”、“我会写”,待学生熟读“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后,让学生们在课文中找出“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并注上拼音。这个步骤主要是针对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升入二年级,而且在适应了一年的全是拼音的课文,突然转入没有注拼音的文章,有些拼音很薄弱的孩子就显得很不习惯,况且注上拼音对课文的朗读是很有帮助的。

二、圈出会写的生字

在学生们完成注音以后,再让他们在课文中用“圈”画出“会写”的生字和词语,由于在课文中需要他们“会写”的生字和需要他们能认识的生字没有明显的标志,这样用“圈”一画,就能使学生们明确哪些是要求“会写”的,哪些是要求能够认识的。在他们自己读课文时,就会自然的对自己画出的需要“会写”的字更加重视,印象会更加深刻。这样做,对于低年级的考试很有用,因为一、二年级的“看拼音写词语”是重头戏,尤其是课本上的组词。通过实践证明,圈出会写的生字,既简单又实用,对于学生们的识记来说,效果非常显著。

三、标出自然段

标出自然段就是让学生们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为了应付考试,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基本每次单元测试都有一些数自然段和句子的题目,无论老师怎么讲每次总会有人错,所以我对这项预习工作很重视,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这样做,经过一年多的训练,这种题目的错误率已经基本为零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们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询问出是第几自然段的问题。

四、反复朗读

俗话说“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一篇课文一般最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读完,生字字音基本过关;第二遍读完,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情况;第三遍读完,文章的结构框架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基本明了。当然,对低年级孩子的朗读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我要求他们不能指读,不能拖音,一定要大声流畅的朗读。很多孩子喜欢用手指着读书,这样的读法会让他们读书的速度过慢,读出来的句子不连贯,所以不能让他们指读。同时,也不能让他们拖长声音读,这些都是低年级孩子常犯的毛病,一定要多强调。

五、摘抄好词好句

摘抄好词好句就是指让学生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一开始很多孩子不知道何为好词,我就在语言上引导,假装我要和大家分享我在文中找到的喜欢的好词好句,然后我告诉他们为什么,让他们知道原因,过了几个星期,班上就有不少孩子知道如何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句了,而且,经他们自己划出来的词句记得更牢。就这样,练习了一年,现在二年级的他们已经可以造出不少好句了,这都是他们平时积累词语习惯的功劳。不久之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做“小蜜蜂”,去“采蜜”了,把好词好句都放进“采蜜本”里,写下来,做更好的词句收集。

六、找出疑问

找出疑问就是指学生们在充分读课文的过程中,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问号。读完课文以后,对自己有疑难的地方,就去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解决。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学生们一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上面“六步”预习要求。除此之外,我还会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例如:在预习“识字五”时,我让学生们先想想这篇韵文和以前学过的韵文有没有联系,他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已经学过的“识字一”。两者虽然都是描写景物的,但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知道“识字一”是描写春季景物的。那么“识字五”又是描写什么季节景物的呢?学生们脑海中有了这些问题,他们就不觉得枯燥了。

在预习课文时,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预习、阅读课文。例如:在预习《三个小伙伴》时,我对学生们说:“你们一定要注意故事中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预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他们的预习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当然,在他们预习生字词时,我会提醒他们找相似之处或者看偏旁,猜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们根据生字的字形,自编儿歌,看谁的儿歌编的生动、最容易帮助记忆这个字,学生们为了课堂上的精彩表现,他们就会加倍仔细地去观察这个字的结构,然后根据字的特点编儿歌,不管儿歌编的好坏,但是孩子们已经加深了对这个字的认识。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指导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