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语文学习网>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

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

古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那么,今天小编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给大家参考!

一、疏通语言,了解大意

出色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由于阅读古诗词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疏言就更显必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

1.字词生疏处疏通:有些字词,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一般不会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如:“千门万户曈曈日”中的“曈”,“歌声振林樾”中的“樾”。

2.古今词语形式、意义、用法的差异疏通:有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其意为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其音为xiàn,意为显露,等同“现”),“返景入深林”中的“景”(其音为yǐng,意为日光)。

以上列举的“曈”“樾”“坐”“见”和“景”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这些地方,当“说”则“说”,不能因为怕扣上“注入式”的帽子而放弃。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词在语言应用上,省略、跳跃、语序倒置等用法往往超出一般的文言文,教学时只要让学生粗通大意即可,不必进行字字落实的翻译。拘泥于后者,既难以做到,又耗费时间,严重者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这势必要求教师采用粗讲熟读的方式组织教学。

二、挖掘空白,感受诗情

中国古诗词以含蓄见长,与中国书画一样,讲究布白,留给欣赏者以足够的空间想象。

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启发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充诗歌“空白”,接通跳跃的起讫点,从而领略诗歌独特的艺术形象、鲜明的抒情画面、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如古诗《春望》首联和颌联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在安史之乱中见到国破家散的惨象,内心创伤不可言状,然而杜甫这首五言律,感情蕴饱,寓情于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花香鸟语本是怡悦神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

作者是采用拟人之笔,反衬出内心痛苦之至。结联的“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是诗人老态龙钟的自画像。他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透过形象,探究其内心是什么感情?诗人忧伤绵绵,愁肠郁结,有力地控诉了安史之乱的罪恶。其中多处的“空白”就得用想象去填补,师生共同把作者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描绘出来。

三、熟读成诵,化为已用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法则。许多名特优教师的课堂都非常重视诵读。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能营造出教师、学生、诗人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另外,古诗词有着独特的节奏、音律,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使学生沉浸于诗歌独特音韵之中,进入诗词曼妙的意境中。

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诗中,教师说:桃花又开了,小草又绿了,燕子又回来了,然而诗人却离开了,有道是故土难离,诗人不禁想——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是不得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忆了家乡,回忆了亲人之后,教师又对比问: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朋友一块饮酒,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也许他一去不能回呀,再看一眼——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种乡思啊,惟有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反复多次的吟诵之后,学生不仅熟读了诗文,也更深沉地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出色古诗词是语教学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语言精湛,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取向,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出色的文化。

2

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一、欣赏朗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二、合理的联想是教学古诗词的关键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或推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活动。通俗地说,联想就是由此及彼联系起来想。联想是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纽带。在语文学习中,联想与想象往往相提并论,把联想作为创造性思维来看待。

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

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可见,联想在文学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感情基调,就必须把握作者的联想,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联想,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以此深刻感受文本的意蕴,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联想力。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学的一颗璀粲的明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教材增加了古典诗词的比重,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很有好处。要更好地教好古典诗词,不妨以联想为突破口。

三、合理联想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改造。古诗词中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美的体现,就不能完全呈现出审美观。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想象空间,在想象的古诗词意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和移情,最终达到联想,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现古诗词中的形象。

如在《示儿》中可以抓住一个悲字,诗人为什么会悲?学生会联想到什么悲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悲的情境后,让学生看到诗人死不瞑目、老泪纵横的画面,理解诗人“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

四、重视拓展

古人留下的诗词成千上万,但是教材里选用的基本都是经典,数量有限,学生如果只学习这些,那么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连贯的,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古诗词,还要丰富自己的阅读量,读些课外古诗词。

如在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时就可以在课外同时学习王安石的其他诗歌。如在讲授《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假设和亲人离别的场面,是否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送别的诗文?也许部分学生就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第一首诗。

3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引人入胜 独具匠心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古诗新唱、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究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知道他爱好游山玩水和饮酒,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

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又如我在五年级上册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孩子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先用PPT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换位思考“夏日里,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的样子,再让他们猜测:“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正式进入一堂课前,采取各种吸引学生兴趣的小办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发挥想象 融情于景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而想象是诗的翅膀。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当我们在教学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我们怎么在学生在脑海里构造出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呢?单纯用老师的语文描述或许会过于单调,乏味,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展示一幅草原牛羊成群的壮观景象,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就能对此句时有更多不同的认识了。

三、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小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记得我在教王维的《山居秋暝》的第二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它描写了一幅静景:明亮的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进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静静地流淌。

寥寥十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明净、自然、和谐的山水图。为了让学生眼中有此美景,我们可以出示画家为我们准备的教学挂图,或也用寥寥几笔再现诗人眼中秋夜的静穆,让孩子们在一幅优美的简笔画前,忘掉尘世的纷争与喧嚣,使心灵得到净化。

又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则可以网上找寻相关的曲调配合教学,许多出色古诗词都有相关的曲调相衬,且有当红影视剧明星表演或演唱,这也为孩子们朗读感悟古诗创设了许多条件。

如香港歌后王菲演唱的[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内地歌手毛宁演唱的[唐]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改编曲,以及越剧表演艺术家赵xx演唱的[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真是名诗成就名曲,名曲促进古诗的学习。

课堂中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的方法是很多的,我们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四、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在学习古诗词时,如果能针对古诗词的特点,把它们归纳、概括一下,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背诵竞赛、演小品、编故事、打擂台、改原作、拼字词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创作是让学生情感迸发的点火栓,教学需要创设条件,去激活、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促进每个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们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让学生们爱诗、读诗、积累诗、运用诗,让我们的古诗教学充满了乐趣,让我们的学生们了解古诗这一祖国的瑰宝,把古诗这一民族文化的骄傲永远地传承下去!

4

小学生古诗词教学方法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

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

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