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数学学习网>

数学课上怎样安排教学时间

1

数学课上怎样安排教学时间

数学课上怎样安排教学时间?数学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尽量减少课堂的“垃圾”时间;注意安排适当的信息量,过小的信息量会让学生“吃不饱”,过大的信息量会让学生“吃不下”,造成时间空余或过于紧张;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1.增加学生活动探究的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不要仅仅关注结果。《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得来的;学生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的生成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探究、猜想等活动得来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师应该减少自己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动手做”,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数学课上怎样安排教学时间

2.学生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加大教学容量多讲题,为了公开课、评优课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后直接讲答案,或者从一个环节迅速跳到另一个环节,学生没有思考时间、反应时间,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就结束了。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却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打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古人云:静思出智慧。教师要舍得放时间给学生思考,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更多学生在思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在思考中领悟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应避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少部分学生的思维代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

3.一定要留有作业时间。

学生作业是反馈其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平台。但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从上课讲到下课,根本没有学生练习的时间,作业都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而有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怎么可能在课后没有老师监管的情况下静心作业?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拓展的内容,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加强数学材料的实用性,让课堂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来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让学生拼-分-画-摆-说;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技巧,不但来自于轻松浅显的课堂,还来自于周围的生活实际。

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实践,让课堂直观化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直观化。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例如:在教学《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得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一伸手就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师生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素材要在现实中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或者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通过这些现实素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他们乐于接受并愿意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阔韵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知识的深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得到”。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知识面的宽度要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载体,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欲望高涨,思维活跃,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

(5)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

4

引导学生自学数学的策略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驱动学生认真思考、自主探究。有些数学问题较为复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将很难接受,此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将大问题细小化,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并且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以后遇到相似数学问题时,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中《简便计算》教学中,分析“25×12”的改写过程,先提问:“25可以改成哪两个数相乘?”学生回答:“1×25和5×5。”接着问:“12可以改成哪两个数字相乘呢?”学生回答:“1×12,2×6,3×4。”然后让学生将两个数字的改写式分别组合相乘,找出其规律,总结出自认为最简单的算法。通过这种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非常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教会学生将问题逐步化解解决的思维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兴趣爱好,进而激发学生观察、求知、探索、实践、运算的欲望,让学生快速进入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借此进行拓展和延伸,并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巧妙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运用自身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完成活动任务,当然教师设计情境活动时应该设定一定的难度,难度要适中,过大会让学生屡屡受挫,从而削弱自主学习信心,过小则失去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折纸”的情境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通过“折纸”的方式将分数知识形象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熟练掌握形象化地展示分数的方式。接着,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自主思考另外几种折纸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又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还能进一步延伸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的折纸表现方式。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数学课上怎样安排教学时间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