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语文学习网>

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

1

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

朗读是帮助小学生锻炼语感,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渠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朗读活动中进行整体感知

初读可以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韵味,因此,初读一直都是朗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带来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字词,理解文章中语句的正确含义,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

为此,在上课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答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组织学生来自主朗读,对于较短的文章,可以多读几遍,对于较长的文章,朗读三到四遍即可。


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予以合理的指导,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朗读能力有限,必然会遇到各类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朗读完毕后一起向教师提问,大家共同探讨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朗读存在问题,也要及时委婉的指出。

(二)通过深读来进行理解

在初读完毕后,即可进行深读,对于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学生解决的方式,这样是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也很容易让他们养成依赖习惯,不会思考,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路,让他们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进行朗读,探讨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体会到朗读带给自己的收获。再次朗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每个部分的作用,明确各个部分的联系,深刻的分析文本。

这一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实现朗读的个性化

品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作者实现心灵交流,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生化。在朗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深层次来分析文章中的思想,指导学生利用语言进行联想,让枯燥的语言符号变得直观、鲜明起来。

在深刻品读过程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重组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一

一、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方法之一: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导学生读《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一开始,学生就读得低沉无力了,省略号被忽略了。

后来,学生明白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因为指导员身受重伤,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时,再读,声音就既弱又断断续续了。我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读标点符号,因为它们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方法之二: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教《狐假虎威》时,有一位小朋友在狐狸说的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这段话前面加了狐狸吹牛说的提示语。

应该说他理解得不错,但他没读出吹牛的语气。我说:你这样读恐怕蒙不住老虎。如果蒙不住的话,你的命可就没了!我这么一说,第二遍他读得就好多了。这种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即透过全文,透过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最重要的。

二、读出话外音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是话里有话。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见周晔读《水浒传》马马虎虎,常常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便说道: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还有,一天吃晚饭时,鲁迅说道: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都是话中有话。

读这些句子,要先让学生理解话中之话是什么,懂了,再读。或者老师示范,让学生看老师读(读这样的话,表情特别重要),通过看老师读,去体会话中的意思。一旦理解了,才能读出话中话来。一般地说,这样的对话比较难读,但如果读好了,也特别地有意思。学生会在读中,在听中,感受朗读的魅力,感受祖国语言的表现力。

三、读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如《惊弓之鸟》的魏王和更羸,《西门豹》中的西门豹、巫婆和官绅。身份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就不一样。指导学生朗读《惊弓之鸟》,我提醒注意人物的身份,学生读魏王的话就有了国王味,读更嬴的话就有了大臣腔。

有的小朋友读魏王说的啊,你真有这样的本事一句时,还用手做了个捋胡子的动作。在他的想象中,他似乎真的成了魏王!这不就把人物读活了吗?

四、范读老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但范读要选择好时机,一般不要在学生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做,告诉的成份太多。当学生读得不尽如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范读,即使这样,也没有强加于学生的意思。

我总是这样说:让我读读看好吗?我的范读常常略带夸张,以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对学生来说,正统不如卡通。好的范读,不仅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启迪、激趣的作用。所以,我备课首先备读。实践告诉我们,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往往也就随之有了。

五、借助录像

由于学生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特点,加之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对于课文中涉及到的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要求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完全投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运用录像这种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让学生进入形象的世界,使他们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

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壮烈牺牲场面时,作者情感的高潮全部集中在几位战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口号声上。当要求学生情感朗读时,学生的处理方法往往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放开喉咙,提高音调罢了,完全没有读出悲壮的感情来。

于是,我上网选取《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几个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当播放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镜头时,学生们的情绪被感染了,完全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悲壮气氛中,由衷地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万岁的雄壮口号,语调慷慨激昂,情绪也久久不能平静,从而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朗读,并对理解课文内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借助音乐

在朗读中,配上合适的音乐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音乐虽然不像录相那样直观,不能造成视觉可见的图景,不能叙述事件的经过,但是它最易激发人的情感,唤起人的联想与想象。

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中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这部分内容时,文中有一段文字相当优美的描写,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描写了海面由平静平和到风卷浪涌的变化。在教学时,我播放了《月光曲》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音乐,学生从乐曲中很明显地感受到了音乐由先前的舒缓宁静,慢慢变成激越慷慨。

他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洒满月光的海面的这种变化,当我要求他们去朗读时,他们已经有了对这首乐曲的情感体验。知道如何去把握语音、语调、语速的转折变化,听着他们时而舒缓,时而紧张,时而柔和,时而高亢的朗读时,连我也深深地陶醉了。

3

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二

1 根据文体

朗读也需“因材施教”,教材篇目繁多,如果把小学语文课文按照文体来归类,以文体类型特点来选择朗读方式也会比较简单容易。这里以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为例来进行分析,这样教师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出适宜的朗读方式,在共性中找到规律性。

记叙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体裁,以叙述、描写为主,总的来说比较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最开始为了渲染氛围,可以采取教师范读的形式;当学生进入情境之后,为了理清文章脉络就可以采取快读、自由读的方式;当要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时,可采取配乐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释事物、说明事理来给人知识。一般不需要生动形象的语调,比较冷静客观,主要采用自由读与快读的方式来朗读科普说明文,其平实的语调更容易将事物的概念、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其重点的段落可采用齐读、个别读的方式加深印象。当然也有少数的说明文比较生动活泼,教师要学会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

而像寓言、童话这种对话式较多、角色性比较强的文体则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性朗读,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找骆驼》,课文中就有很多人物的对话,这时候如果分角色来读,学生就会把自己融入到课文角色之中,更能有角色代入感,由此便于理解课文。

诗歌,语言凝练,情感浓烈,韵律和谐,节奏感强,齐读是常见的方式,但是如果仅仅只是齐读就比较单调,要是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再齐读,整体效果呈现时就会更有感染力。根据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氛围的渲染产生共鸣。

笔者在观摩教学实例《我们爱祖国》一课时,老师播放了适宜的背景音乐,感染了学生,整堂课学生的情感都非常饱满,学生也自然从读中体会到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以读代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根据学段

朗读方式的选择不仅要根据文体,还要依据不同学段。按照皮亚杰的认知成长的阶段理论,他将儿童的认知成长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并且划分了每个阶段的大致年龄和分析了对应的认知特点。他以为儿童的认知成长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教师应当按照儿童的认知成长特色和生理成长的程度因材施教。

根据这些理论,小学低段老师的领读、范读、引读应多一些,因为小学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没有范读,他们自己很难达到正确朗读的水平。與此同时,小学低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多贯穿一些表演性的朗读,将课文内容形象化,以增加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中段的学生由于处于思维过渡期,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比较注重的是文本的情感体验,这一学段可以范读、演读、评读为主,其他朗读方式综合运用。

小学高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发达,理解能力也进一步发展,这时重点应该放在理性思考上,这一学段可采取研读法、品读法等,其他朗读方式综合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这样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程度选择不同的重点朗读方式,更有助于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根据学情

朗读方式的选择还要根据每个班甚至每个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判断。例如当学生朗读得不到位时,老师可采用范读和引读的方式。学生没有读透彻没有读好的地方,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反复去讀,直到读好为止,如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直接跳过,就只会造成无效的朗读。

当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老师就不宜再做过多的范读,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品味和感悟;当学生情感低沉,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可以采取齐读的方式渲染气氛,加强气势,也可采取竞赛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快乐;在初次了解课文内容时,这时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大致的熟悉,就不宜齐读。

这种情况更适合轻声读、自由读、快读,这样才能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当有后进生跟不上朗读节奏时,老师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学生加强相应的朗读指导和范读。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处于中心和主体的位置,在注意学情的同时要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自由读、评读、个别读就可以较好地发扬学生个性。以评读为例,儿童心理学认为:适宜的评价可以促使朗读能力向上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必要的认可和赏识。

在运用评读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只是运用传统的单一的老师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多留置一些空间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评价中进步和提高。再以个别读为例,个别读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独特的朗读风采,让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

由此按照具体的学情选择朗读方式,更让朗读训练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切实地训练学生的朗读,可以得到显著的朗读教学效果。

4

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三

一、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爱读书的孩子在朗读时总是频频出错,经常添字、漏字、错字、颠倒顺序,连最基本的准确都做不到,更别提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样的孩子一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从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着手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读,去思考,去理解,去探索。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1、选好书激趣。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特别是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书籍。

2、讲故事激趣。小学低段的孩子天真纯朴,活泼好动,识字量较小,自主阅读比较困难,但是他们非常喜欢听故事,老师可以经常给低学段的孩子讲故事,以此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或者经常开展班级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孩子有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励他们去广泛地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

3、师生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身教重于言传。老师身体力行去阅读,了解阅读内容,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课上课下,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人物、分析问题,对孩子爱上阅读肯定大有裨益。

我在给孩子推荐书目时,必定先自己读一读,或者跟孩子们一起读。每次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十分融洽。我也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为人行事的风格,及时给予指导和教育。

二、教师要学会朗读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有长流水。”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老师朗读基本功不好,上课需要范读时总是用录音来代替亲身示范,试问这样怎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所以,老师们亟需加强自身朗读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不再畏惧在人前大声朗读。

三、树立标准,量化朗读

朗读有一个标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去衡量、评价,才有助于指导学生的朗读。

不管是说话,还是朗读,吐字清晰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做到口齿清楚、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打乱顺序、不回读;流利,即朗读时不结巴,不在不该停顿地地方停顿;有感情,则是指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让听者能根据朗读者的声音深切地体会到书中所想表达的感情。

在初步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做专门的训练,让学生把每一个标准落实到位,加强学生的标准意识,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朗读。

四、教师范读

很多老师习惯亲自范读,觉得这样原汁原味的教学比冰冷的录音更贴近学生,更容易打动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氛围更浓,教学效果更好。于永正先生就喜欢在课堂上范读,范读的时间大体可以分为课始、课中、课尾三个阶段。

课始的范读一般是读全篇,目的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中的范读一般是读片段,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精华。课尾的范读一般也是读全篇,目的是指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鉴赏能力,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诵读的方法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