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语文学习网>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1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供大家参考。

1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2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3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炼字型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分析构思( 结构思路) 型

1.提问方法: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2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一

【鉴赏方法】

主要应抓住以下3点。家长可以让孩子每次在答题前先想想,这3点的答案分别是什么?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体会诗人表达手法的高妙。表达技巧主要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等

总之,家长让孩子记住,咏物诗中的物常常象征人或暗喻人,明写物实写人,要把物当成人来理解。而常见的意象则有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家长辅导时,还要让孩子把握好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常见感情】

每首咏物言志诗都有其内在的情感表达。小学的考查篇章,相对来说感情基调会比较单一,孩子在分析时应能分辨出诗中情感属于哪一类: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考题形式】

咏物诗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

(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通过分析意象(物象),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物象)的寓意,进而分析诗歌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4)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鉴赏训练】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 ,后者指____ 。

4.试分析作者借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不甘埋没 目光短浅

2.刺 出

3.未长成的小松 长成后的松树

4.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重视。

3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二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

(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2、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2)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l、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

(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

(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构对比等。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

l、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思念家乡等。

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

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5、伤世主题: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了解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就能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层地鉴赏古诗奠定坚实基础。

4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三

一、感悟诗歌情境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情境

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最适合诵读。而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教师要通过不同学生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从而得到实现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在读中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2.在绘画中想象诗歌情境

很多诗歌都是融情于景,诗中有画,极富绘画之美感。教学中,我们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在表演中再现诗歌情境

很多诗歌的内容富有生活情趣,蕴含哲理美。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再现诗中的情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拓展诗歌朗诵和鉴赏

在学完一首诗歌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①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同类题材作品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对以前鉴赏的诗歌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②向整篇著作拓展。③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这样设计以点带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诗歌美的鉴赏能力。

三、运用诗歌写作

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教师在学生学完诗歌后,可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将诗歌进行扩写、改写或创作等。在扩写、改写、仿写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出色诗歌的情趣和意境,并有所创新。

1.扩写诗歌

把诗歌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解决了学生写作时的偏题问题。要扩写的诗歌,先要求学生理解并熟读,使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诗歌内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通过写文章,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会大大加深。

2.改写诗歌

诗歌内涵隽永,意味深长。深入诗歌,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这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将其改写成文章,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创作诗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学习了诗歌,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学生们痴迷于诗歌,个个跃跃欲试。教师可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诗歌虽然不太工整、漂亮,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学生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