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数学学习网>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

1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应当学会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和反思,寻找关键突破点,让课堂教学质量一点一滴的得以提升,从而让数学课堂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教材来展开,虽说目前教育也提倡形式多样的教学,但开展这些教学是要建立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个别教师只关注到教学的趣味性,却遗漏了教材的重点,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到关键的重难点。熟悉教材是每个教师的本职,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让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提高数学兴趣的同时,也能掌握重要的知识。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课程观和教材观在不断改变,更多的教师意识到数学教材需要合理的补充和整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系统化的学科,前后知识点之间是存在着某种联系的。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在开学初拿到教材后,必定会先去了解每个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也要清楚每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这样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轻松。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

将生活情境和数学联系起来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情景

生活中的数学无所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许多和数学相关的元素。例如上学期我们学生的王老师在教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向学生展示了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如每周一早上的升国旗;教室里开窗时的情景;炎热的夏天吹电风扇的情景……让学生先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在观察完这些现象后,再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接受,随后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其他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2)将生活情境数学化

将生活中的情境抽象成教材中的内容,需要教师对生活情境的还原。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有到超市或便利店买东西的经历,让学生回想这一情景,然后给出实例:“小明和哥哥去买东西,小明买了一本4元的笔记本,哥哥买了一支2元的铅笔,一共要付多少钱?”这种例子和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让他们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此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数学教学方法一

密切联系实际,充实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小学数学有这样一道题,“一支铅笔定价为0.5元,现在有32 元钱,一共能买多少支铅笔?”如果学生看到这样的应用题兴趣不大。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课堂上的应用题改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内容。

如修改为“我班旧作业本卖废纸卖了32 元,现在要买铅笔,一支铅笔0.5元,可以买多少支铅笔?我们班现在有38 名同学,每人一支铅笔,还剩几支铅笔?”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善于收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将教材中、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并灵活运用,有机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注意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探讨

新课改推行以来,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数学教学方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其中合作学习方式备受推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不但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让中等生和学困生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小学生是一个思考能力和心智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一个群体,还没有完全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同别人交流和表达出来。

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设置的壁垒,让学生之间能够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以此进行分组,并且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与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别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将内容内化,有效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3

数学教学方法二

教师应科学的设置课堂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来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活泼好动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性格,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科学的设置课堂情境,通过有趣的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情境必须生动有效,可以在其中插入一些有趣的问题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另外,教师必须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的确保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思考,收获更多的知识。

比如,我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都会适当的准备一些上一堂课知识的基础问题,在开始本堂课知识点之前会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抢答,回答正确的学生会得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如棒棒糖、作业本等)。如此一来刚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而适当的奖励会让学生能够踊跃的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预习过去所学的知识,还能够适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以后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每一名数学教师都应当认识到,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的基础,让学生可以收获人生所需的第一堂数学知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全面发展。而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需要教师做好万全的准备,在上课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教材的内涵研究透彻,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时立足教材进而超越教材。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让学生能够重视数学课程的学习。

我在讲授“百分数”这一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我是这样举例:国庆节的时候河源市的XX大型超市举行了一次商品大促销活动,在国庆节当天到本超市购买任何商品都可以享受9折优惠,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大家要买一件原价300元的玩具,在国庆节当天你实际需要付出多少钱就能够买到?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都纷纷进行计算,这时我从旁引导并顺势提出百分数这一概念。这样一来数学就很容易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更有兴趣,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

数学教学方法三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力不是靠传授形成的,而是在数学活动中,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的。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上。即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新教材在编排上很多内容都是首先呈现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景,学生在教材的提问引导或点拨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和辨析等,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由问题驱动自己去理解并掌握知识。这就要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中,可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可以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可以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的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