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教育网合作机构> > 广州朴新教育欢迎您!
广州朴新教育banner
数学学习网>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1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一堂好的习题课,应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入手,有计划地巩固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使学生经历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 有序原则.习题课应根据教学情况,有计划地进行.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提公因式法讲完后,教师出示练习时应紧紧扣住公因式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训练,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提公因法的一般理论知识.依此类推,要求教师按照本章的特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训练和培养数学技能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领悟本章知识体系.一章如此,一册也如此,整个数学知识皆如此.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2. 求实原则.即依据教学对象的水平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每次训练或培养时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个问题.一个班的学生,程度不同,要训练和讲评的内容颇多,如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么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习题课的求实性在于每次只解决一两个问题.如“因式分解”讲完后,体会技能上,可先体会因式分解的方法步骤,有了方法步骤,解题如滔滔流水,倾泻而下.从方法步骤训练起,符合一般学生的解题实际.体会方法上,采用快乐数学教学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抢答、板演、总结,学生相互启发、示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板演、示范作用比教师的板演示范作用更大,因为它来自学生,有说服力,贴近大家水平,有推动力.另外,在解题基本功上,先要求格式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样,从起码的要求开始训练,逐步深化要求,点评时教师紧紧扣住教学目标和练习实际,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

3. 启发原则.启,启迪学生思路;发,引导学生跃跃欲试.进入初中后,大多数学生昔日的100分不见了,觉得数学难学.教师应指导诱发,让学生产生联想,有法可用;让学生引起注意,避免踌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提高.例如,出示下列练习:把下列各多项式分解因式:(1)4x2-16y2;(2)a2x2-6a2x2+9x2;(3)m(m-n)2-n(n-m)2;(4)x(x+y)(x-y)-x(x+y)2.先提醒学生注意:(1)因式分解的方法步骤;(2)因式分解的结果;(3)因式分解的结果表达形式.然后让学生板演,可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

2

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给予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予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十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不足。

3

数学思维培养

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要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一改以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组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活动——师生竞赛,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能最快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无限小数,等学生才计算出一两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失败”“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定有奥妙。

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思考,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初步得出结论后,我又围绕其中“最简分数”这一学生容易忽视的前提条件,再次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结果,学生照前面的结论判断出现了失误,这又促使他们去思考失误的原因,从而完善这一规律性的认识。

数学思维培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1)让学生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圆时发生变化,所以画的不圆,叉的大小要固定不变。

(2)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不同的位置分别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这两个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定点决定圆的位置,定长决定圆的大小。(3)用尺子在一个圆内让学生分别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提问:你能画出多少条?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各有无数条,从而得到圆作为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学生通过以上实践操作,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4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重视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自身演绎性特点,与某些学科相比,其情趣性似有先天不足,教材的编写由于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及数学内容的演绎特点,形式上给人一副严肃的面孔。虽然章头有实际应用题,章尾有阅读材料,等等,但这种印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情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需要我们去挖掘、发现、收集、选择和重组。

讲极限概念可这样设计情境:用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形象说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离别诗,用数学的眼光可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中的船和送客的人间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的孤帆在水天一色中消失(→+0),而心情却越加凝重,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这里把数学中极限思想与文学美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由此,我们不仅寻找到了数学的源泉,而且将抽象的极限概念经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唐诗诠释后变得情真意切。

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去如何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使学生保持巩固稳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因此教师创设情景,设计好每节课,突出兴趣的集中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就成为教学的关键。

通过恰当的质疑问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参与感,使学生享受到对未知的探求和智力活动的愉快;选取适当内容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质疑”;通过一题多解,层层设障,使学生善于变异开拓,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精心设计启发性练习,联系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通过适当的难度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并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高。总之,教学中既不能“逼着学生走路”,也不能“背着学生走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全部内容。

  • 推荐课程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推荐

广州 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1